最美四阅天我读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在我书房兼卧室的床头上,有一本别致的《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是我一直所喜欢的,至少要读过两三遍以上,而且常读常新。
它是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于年12月出版的,硬纸书皮,封面上方标注着“超值全彩白金版”和“一生的珍藏”等字,1
16开本。中间部分是林徽因那张短发、微笑、稍稍侧身、被引用最多的标志性照片。
这样写下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其实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叫:《林徽因文集·林徽因传》,署名作者是:林徽因,姜雯漪。书页共有页,内里集彩绘、诗歌与散文并存。如此,这本书就显得厚厚大大的,而且令人百读不厌。
书中生动而全面地展现了才女丽人林徽因传奇和令人惊艳的一生,她的美貌和才华、性格与信仰、事业和苦难,她那美丽的外表下所经历的坎坷,及成就的灿烂辉煌,无不令人羡慕与唏嘘,令人赞叹与感慨,为她的美貌才学而仰视,为她的苦难颠沛而惊讶,为她对家人的深情而感动,更为她的孤独而发出同情和共鸣,也为她的早逝而心疼不已。
在这本书中,处处显示着主人翁林徽因不仅人长得温婉迷人,巧笑嫣然,更有谈吐上的幽默和机智,气质非凡,多才多艺。她的诗歌完全可以说独成一体,细腻婉转里带着调皮、灵动与欢喜,愁肠百转里有对爱情的叩问与探寻,也有着深沉的悲伤,更有着深夜星空下的寂寞,却又处处有着善良的光辉。对家人、对爱情、对国家、对事业,处处充满大义和悲悯,关怀与体贴,工作起来全力以赴,即使在重病的时候。她能写剧本,能演戏,能翻译,能教学,做起评论来又可以“入木三分”。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她力压群雄,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用这本书前言里的话来概括就是:“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她对任何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儿都会兴奋。”
在今天这篇小文里,依然倾向于对于林徽因诗歌的浅显解读。我相信,根据“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论,那么一千个读者,也一定会有“一千个林徽因”。对于我自己来说,除了喜欢她的散文和那首人人耳熟能详的诗歌《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从内容到形式的美,更喜欢她的同样从形式到内容都美到一塌糊涂的这首《深笑》,而在别处,这首诗歌也是不曾见过的,由此多了一份珍爱:
深笑
林徽因
是谁笑的那样甜,那样深,
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
灿烂,
分散!
是谁笑得好花儿开了一朵?
那样轻盈,不惊起谁。
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
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
挂着
留恋。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
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这首诗歌共分三段,每段都是六句。令人深感惊艳的是:每一段的前四行字数有多有少,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和无标点并用。而每一段的结尾处两行,都是两个字一行,是如此干净,麻利,脆爽。字数虽然是固定的了,但标点符号,依然有所不同。
第一段先是逗号,再是叹号,天真之中带着欢喜的灵动,又多出一份惊艳来;第二段,先是无标点符号,接着一个句号结束,稳稳当当的,仿佛一件飞行物,在飞过之后,又稳稳地落在了地上,似“深笑”到一定程度,是要稳定一下情绪,固定一下一个人的底气,舒缓一下,再进行下一步;第三段,先是无标点,再是用了一个问号,这一个问号,不只是关乎着这一段的结尾,也是这整首诗的结尾。她是在问别人?还是自问?仿佛没有答案,仿佛亦有了答案。
而每一段的开头都是用了“是谁笑”这三个同样的字,且是按了同样的顺序,起到了“重要的话说三遍”的强调作用,将“深笑”真正引向深处。实在是: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爱笑的、活泼灵动的美人呢!
令人不禁想到李清照早些时候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所描写的情景来: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水鸟。
惊为天人神诗!
与上一首《深笑》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一首《哭三弟恒》,没有了上首诗作《深笑》的俏皮、活泼、天真和灵动,只剩下为弟弟和他的战友们以年轻的生命,在抗战中因为机械的落伍而为国捐躯流下的痛惜的泪水,以及牺牲后为国人所遗忘所发出的不值的遗憾。
这首诗作一共是九段,每一段都为六句,据我狭窄目光之所见,是我所接触到的林徽因诗歌中除了这本书上第十六页那首《秋天,这个秋天》之外最长的一首,延续了林诗一贯的既注重内在之凄美、之优美,又注重外表结构之美的惯常写法。自始至终都是在心疼到几乎窒息中来深情解读一个“哭”字。
这一首叙事诗第一段有两个关键的词,“壮烈”和“光荣”,是对弟弟为国捐躯的描述和肯定。
第二段讲弟弟走得太早,为国勇敢捐躯的原因是因为机械的落伍,没有赶上好时机,才导致生命牺牲得太惨。
第三段交代了弟弟牺牲的时间、方式和地点:“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以及由于某些人的原因,让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流血,“炸成了窟窿”。这近乎白描的手法,却更能打动人心,令人如身临其境,心痛不已。
第四段、第五段仿佛在沉闷中终于有了些光亮,使之峰回路转,因为“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驱逐机”已有明显的进步。回想弟弟当初所驾驶的理想的“老鹰式七五”,却是那样笨拙那样慢,才耽误了弟弟的生命。由此看到深层次的原因便是当时中国军工企业的落伍,也由此在这一段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第六段,再从弟弟身上总结,青年的热血不会白流,是“做了科学的代替”,“中国的悲怆永远在我的心底”。这一种由对弟弟的亲情惋惜与心痛,到对国家的悲怆情怀,堪比屈原、陆游、辛弃疾、李清照。如此大义,诠释了巾帼从来不让须眉的爱国情怀。
第七段和第八段做了一个假设,如果弟弟和他的战友们不是牺牲得太早的话,可能会有“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可能会有自己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命的纠纷”。可是为了国人的安全和幸福,你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把这一份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要紧,是用生命在书写中国历史。而你的精神会不朽,因为你与国家同在,“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长久”。
最后一段,是在做一个全文总结,也是首尾相互照应了一下,点明我为弟弟哭泣的原因:既然我明白你是为国捐躯,那么为什么我还要为你而哭泣呢?只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太年轻了,你什么都没有留给自己。这怎能不让我为你而哭泣?想起小时候盼望弟弟幸福,战时又盼望弟弟安全,今天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儿女,无需抚恤同安慰,而又不被国人所哀悼,仿佛已经都被忘掉。由此弟弟的死似乎是太不值得的事情,所以最后说出了这疑问与不平来:
“你死是为了谁?”
联想到今天的国际大环境,同样并不安全,国家于危难之中需要自己的英雄,而英雄的鲜血和生命,就该被享受和平的人们所牢记,就应该对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进行哀悼。永远都不要忘了这和平安全的环境与美好生活是怎么得来的。
从这首诗歌里,可以窥出林徽因为何去世得那么早,刚过50岁,人生最美的年华!这对于一个绝代美人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来说,太不公平。也实在是因为她太多情,太深情,杜鹃泣血一般,“情深不寿”正是说的林徽因这样的人。而幼时的经历、为家庭的操劳、工作的投入,让绝大部分的生命过度消耗,尤其是抗战期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生命受到重创。
读一个人的传记,就是读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读她独一无二的故事。不仅要看她自己的文字,更要看她用生命一步步走过的足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是女中豪杰,人中豪杰,国之英雄。多少男儿在他的面前可以说感到汗颜。
林徽因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外表,更在于她的内心,柔中有刚,大义担当。哪像是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写写风花雪月,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办办太太会客厅的风情小女人?她的铁肩担道义,胸怀家国亲人的情怀,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
她只是把世间所有的美——悲情美和欢喜美,只要看见了,遇上了,加上生命里延续传承的隐忍的性格,以及成长环境和学养等等集于一身,然后水到渠成,发挥到极致而已。而一颗流星滑过天空,她的惊艳,依然在人间闪烁!
、4、30
简介:侯桂珍,笔名程海燕,网名:塘中水仙(百度可搜)。电大新闻专业,有多篇(首)散文诗歌故事小品文等散见于《家庭》《妇女》《祝你幸福》《感动人生》《新老年》《作家新视野》,及《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快乐老人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报刊电台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文学网站、微刊,包括多篇“今日头条”。获“第三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征文”优秀奖,“感恩中国·全国孝心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散文征文三等奖、新中经贸文化交流协会“梦想中秋”诗歌优秀奖、喜迎二十大“新时代·新辉煌·新征程”散文征文优秀奖等。长篇纪实两部。一部六十八万字的《母亲一路走来》(又名《我为母亲立个传》)发于网站,是网站精华长篇,引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