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剧本与表演系列活动拉
1月6日至7日,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和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孟华戏曲作品演唱会”及其研讨会在郑州市举行。
这是郑州市文艺人才推介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剧本与表演”系列活动之一。
孟华先生是河南德高望重的老剧作家,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一级编剧。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话剧《劳资科长》,豫剧《半个娘娘》《情断状元楼》《春秋出个姜小白》《省儿子大奖赛》《新版白蛇传》《美兮洛神》《汴桥风云》《玄奘西行》,曲剧《山鹰》《榆树孤宅》,越调《老子》,越剧《王阳明》,甬剧《宁波大哥》《安娣》,小剧场戏剧《伤逝》,电视剧《君往何处》等四十多部剧作。其中《劳资科长》获得“曹禺剧本奖”,《老子》获得“文华大奖”。
越剧《王阳明·悟道》表演者:吴凤花
他的剧作,意识超前,善于创新,角度新颖,手法丰富,诗意盎然,意境深远,不少作品已成为演员的代表作,如《情断状元楼》之于张艳萍,《新版白蛇传》之于虎美玲,《春秋出个姜小白》之于王希玲,《榆树孤宅》之于黄德华,《老子》之于申小梅。
1月6日晚,来自河南豫剧、越调、曲剧的孟祥礼、杨帅学、申小梅、刘海燕、杨红霞等戏曲名家以及来自浙江的越剧名家吴凤花、甬剧名家王锦文,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倾情表演了孟华代表作品的经典片段,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豫剧《玄奘西行》表演者:孟祥礼
1月7日上午,在郑州举办了孟华戏剧创作研讨会。河南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李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中国剧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演员》主编黎继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顾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刘景亮,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顾问、宁波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王锦文,宁波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郭国强,河南省文联原副主席李仲党,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方可杰、李利宏,郑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马健领,郑州市艺术研究院院长阮志斌以及耿玉卿、王鸿生、杨守林、杨林、虎美玲等众多艺术家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郑州市文旅局原艺术总监黄海碧主持。
孟华致辞:“我的作品是为上帝写的,观众就是我的上帝。”
李霞表示,孟华艺术造诣深厚,创作题材广泛,著作丰盈,淡泊名利,其剧目久演不衰,享誉全国,为河南戏剧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安奎说,春秋出个姜小白,河南出个“孟夫子”,其创作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现象级题材的热点中另辟蹊径,弥足珍贵。
罗怀臻认为,孟华是一个默默耕耘、默默守望的剧作家,也是河南少有的兼具传统文人士大夫和现代文人知识分子双重品格的剧作家,其显性的成就和隐性的创作理念、方法和人格都将载入戏剧史。
刘景亮认为孟华对儒、释、道有精深的研究,所以其作品具有丰富性和神秘感。
李利宏认为从孟华的作品中国可以读到“赤子之心”四个字。他跟世俗较劲,但不是固执而是坚守。其作品的时代精神、生活态度、创作理念、写作方式,将会影响更多的人。
研讨会现场
作曲家耿玉卿与孟华合作过多部作品,他认为孟华的唱词自带旋律,有许多剧作不具备的音乐性,可谱可唱可演,令人动容,易于传唱。
黎继德结合“剧作与表演”系列活动,从剧作和剧场、剧作和表演的角度谈到了孟华的创作。他以《劳资科长》《半个娘娘》等多部作品为例,认为其剧作兼具文学之美、戏剧之美、剧场之美、表演之美,做到了文学和戏剧并重、文学和剧场并重、文学和表演并重,既可阅读,又可演出,既是案头之作,又是场上之作,这样的剧本,就是好剧本,值得研究和借鉴。(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供稿)
责编:周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