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眼里的中国教育变迁中国新闻网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www.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一线教师眼里的中国教育变迁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题:一线教师眼里的中国教育变迁中新社记者马海燕资料图:祭拜孔子、学写“人”字、朱砂开智、聆听师长寄语。泱波摄“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其实差距最大的是教师。因为硬件设施在国家的投入下,差距逐年在缩小。要把一些好老师留在农村,主要有三条: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薛法根说。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日就“与教育改革发展同行”这一主题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来自不同教育阶段的老师从三尺讲台走到聚光灯下,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教育变化。薛法根年参加工作,年30岁时成为江苏省当时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在农村基层从教30年的经历让他对如何留住青年人才深有感触。他解释事业留人,是指要给教师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教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感情留人,是要给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关怀,真正倾听老师内心的声音和需要;待遇留人,是对农村教师提高工资,在其他的福利待遇方面也尽可能给予较好的待遇。薛法根所在的盛泽实验小学从年出现第一个特级教师到现在共有5个特级教师。他说,这些老师和在大城市一样有广阔平台,这是他们能在农村留得下的重要原因。和薛法根一样,来自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乡村教师支月英从教也已30多年。她说,乡村教师是教师里的一支特殊队伍,她的从教生涯和改革开放的时间差不多,她是农村教育变化的亲历者,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支月英带来了一张图,她任教的学校从前是漏风漏雨的泥巴房,现在变成了全封闭的校园,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当地最好的建筑。教师这几年也一年比一年多了,因为生活条件、学校环境等各方面都好了。陈立群年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前往贵州支教,现在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校长。从东到西,从教这么多年,他感觉最大的变化是没有完成12年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少,教师的低效劳动时间也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现代化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也越来越多。薛法根则认为,最大的变化还是在课堂里。他讲了一个故事,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则寓言叫《狐狸和葡萄》。他在年讲这篇课文时,孩子讲不出这个寓言的道理;到了年,老师刚刚提出问题,孩子就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到了年再上这篇课文,已经有孩子能说出“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的哲理,还知道“酸葡萄疗法”。网络时代,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想象。80岁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也发现了不同时代学生的变化。“现在的学生眼光宽、视野宽、脑子灵活、性格活泼,相对的缺点是静下来做学问不如上世纪80年代那批学生。”这也让陶文铨联想到中青年教师的变化。他认为,现在的青年教师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国家各种津贴配套、机会很多,但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能坐冷板凳做学问,不要被浮躁的社会所干扰。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在变,好老师的标准不变。好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几位一线教师不约而同给出的答案都是:要对学生有爱、要有专业水平。(完)
上一篇文章: 致老师的三行情书人民资讯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