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沙与沫江西日报
我的朗读故事
黎静,江西省共青城市人。
关于阅读的起源,源于小时候偶然间得到的童话书,可以算是我的第一本书吧,依稀的记得是本暗红色封面的《格林童话》,尽管字都认不全,也倒读完了,机智、勇敢的小裁缝,纺纱的美少女…以及《一千零一夜》聪慧而勇敢的宰相之女用一千零一个夜晚,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抚慰国王被伤透心,同时也拯救了整个国家的无辜少女。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其实并不懂故事的寓意,只是单纯的觉得神奇,那些现实世界所未有的奇思妙想。到后来大一点,渐渐读一些小说了,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总是不肯放下书本,巴不得一口气读完。
近代的小说,我最喜欢矛盾的《子夜》,城市和乡村仿佛一副摊开的宏图画面,跃然纸上,切换、连接都相当自如。以及再后一点,当代的王小波和余华,让我看到了许多,我父母生长的年代,我所不熟悉的岁月的历史。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在讲述着那个时代,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从他们描述的视角,并非全盘的接纳,反倒对那个时代有个了更多的思考,进而有了更多的了解。到了中学时代,由于阅读的需要,会接触一些外国文学,俄的高尔基,励志的《海燕》,以及读书要求背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也有自我意识觉醒,批判意识的契科夫,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我最早接触的却是,托尔斯泰的被我们称为三步曲的三本小说,我总是忘不掉安娜卧轨的画面。西欧的也看过些,骑士小说《唐吉坷德》,奥斯汀的爱情小说,冒险征服欲的《基督山伯爵》等等。深刻的百万字读物美国的《根》,深深地感受到的种族歧视的不公与屈辱,以及伊朗文学小说《追风筝的人》,不知道为什么,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久久不能忘。
不知道读书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最初可能真的是消磨时光,到后来生动的画面感,会去揣测书中的人生,再到后面,我会开始思考,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又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阐述这些。现如今,我更喜欢读社科类的书目。读书的态度平和了许多,不急着一口气读完了,世界那么广博,需要一点点的去发现。倒是觉得书中所蕴含的智慧,是需要时间和阅历去细细体味的。大概书籍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吧,一直在那里,永远在那里,不离不弃。只要你愿意,可以陪伴你度过人生的每个阶段。
朗读者:黎静
编辑:袁荣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