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哭了徐静蕾哭了董卿哭了都市快报
麦家在微博里感谢了节目现场借他这件黑衬衫的人图片由麦家提供
记者戴维
由董卿担任制片人并主持的央视节目《朗读者》昨晚播出了第三期。这期的主题词是选择,董卿在开场白中说了个小段子:法国一家报社举行有奖竞答,如果卢浮宫着火了,只能救出一幅画,你选择哪一幅?你猜最佳答案是什么?“我选择离门口最近的那一幅。”
选择绝对是一种智慧,看看昨晚的《朗读者》片头选择了哪些在杭州录制的画面。首先是朗读亭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和浙江图书馆的熟悉身影,尤其是大家雨天打着伞在紫金港朗读亭前的排队场景。
昨天,朗读亭还同时来到上海图书馆和西安曲江书城,上海站的热心观众清晨即排起长队。不过,杭州的朗读亭并未离开,仍旧留守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大家最近仍可以前去录制祝福。
在一闪而过的镜头里,我们听到了以下被朗读的篇目: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海燕》,席慕蓉的一篇诗作,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杨绛的《我们仨》,汪国真的《走向远方》,
唯一一个出现名字的杭州朗读者是一名身穿制服的女工,她说:“我叫梁宇贵,来自浙江千岛湖,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待在杭州。我家里有个五岁的女儿,今天我想给她讲个睡前小故事。”
而在嘉宾朗读环节,作为首位登上《朗读者》的浙江作家,浙江省作协主席、“中国谍战小说之父”麦家在节目中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信件。这封写给儿子的信,让麦家几欲落泪,这封信也被网友称赞为“最美家书”。
节目播出前,麦家却在微博里特别感谢了一个人:在节目现场借他黑色衬衣的人。“谢谢这件衣服的主人,那天带了一堆衣服去做节目,都被高科技的镜头毙了,因为会变形,会爬格,会闪光,好像是个阴谋。当然更要谢谢董卿啦,嘴下留情,把我磅礴的泪水给收住了,否则的话又要丢人。”
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的麦家是中国最成功的作家之一。然而,他拥有和所有家长一样的烦恼。儿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和他零交流,还每天自我封闭在家里,打游戏、上网、恶作剧。麦家请过家教,几百块钱一个小时的课,老师来了几次就告辞。他甚至为儿子开过一家培训机构,为了让他多和同龄人在一起。
虽然对儿子的教育一再受挫,但是麦家并未停止对孩子的陪伴。“年轻人,或者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他读了一封儿子去美国留学时,他悄悄放进儿子行囊里的信。字里行间,饱含父爱:“请记着,儿子,爱是翻越任何关隘的通行证,爱他人是最大的爱自己。”
儿子看完信,回给父亲两个流泪的表情符号,这让麦家十分满足。“现在他的情况也比我期待得要好,学业不错,也交到了朋友。”麦家说,之所以选择陪伴儿子度过青春期,是因为自己也有过叛逆的青春,“我在我孩子的身上看到了我的过去,这是心里的最痛,不能触碰的,我跟我父亲十一年没说话,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朗读者们的这份书单
有没有让你想起当年学过的课本?
王千源读的海明威徐静蕾读的史铁生高中有没有上过课?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海明威《老人与海》
节目开播前两小时,演员王千源发了条微博:今晚八点我给大家念课文儿。因为在电影《钢的琴》中的杰出表现,年王千源在东京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演员”。在节目中,他朗读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片段,献给《钢的琴》里自己饰演的角色——陈桂林。王千源富有激情的朗读,尤其是旁白与老人声音之间的无缝切换,令人赞叹。
《老人与海》出现在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徐静蕾朗读已故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奶奶的星星》,献给她在天上的奶奶。每次看到有关老人的电影,她都会想起去世的奶奶。节目中,她一字一顿,几乎是默默抽泣地读完全文,情绪也感染了台下的观众,连主持人董卿也不禁流下泪水。节目一播出,老徐就发微博:“这一次大面积深度情绪失控……”马上有名网友给她点赞。
《奶奶的星星》一共字,曾获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也是史铁生初期的佳作。年出生的史铁生曾是一名插队知青,二十出头就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年12月31日因病去世时,才59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节目中解读:“史铁生在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受着死亡的压迫。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深刻的思考生命的作家,所以《奶奶的星星》写得如此具体,又是如此饱含情感。”
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奶奶的星星》一书,收入了史铁生的数篇代表作,其中的《我与地坛》入选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一语文课本。
大学生村官读的迟子建
中考有没有考到过?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迟子建《泥泞》
“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农村,做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官”。秦玥飞和他的5个伙伴朗读了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散文《泥泞》,献给他们服务的千万村民们和广袤的农村大地。
迟子建的作品多以山村生活为题材,得过很多奖,像冰心散文奖,她的《灯祭》入选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但她的散文更多是在中学阅读材料中出现,比如《泥泞》的题目可能是:对于作者说的“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你是如何理解的?这是年湖北恩施的中考语文题目。迟子建是“中考热点作家”之一,在习题册里甚至有“迟子建散文专题训练”。
汉字叔叔读的《陋室铭》
初中有没有背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美国汉学家理查德·西尔斯是第一个登上《朗读者》舞台的外国人。因为痴迷中国的古文字,他用了20年时间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并放到网上,输入汉字就可查看字形,感动了中国网友,称之为“汉字叔叔”。
节目中,他朗读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送给母亲。因为在中国研究汉字,他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母亲一直尊重他的选择,在背后支持他。有网友说:多年未听过这篇古文,再听却已恍然,有了从未有过的感慨。
这篇文言文,估计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课文之一,它出现在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中。
读给33个艾滋病孩子的诗
也刻在迈克尔·杰克逊的墓地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英]吉卜林《如果》
郭小平是全国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红丝带学校”的校长。现在学校有33个孩子,第一批的16个孩子正在备战高考,能让他们接受教育,开心成长是郭小平最快乐的事情。他选择了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吉卜林写给12岁儿子的励志诗《如果》,献给自己的33个孩子。
吉卜林的这首诗在英国可谓家喻户晓,年BBC(英国广播公司)“英国人最喜爱的诗”民意调查中,它被选为吉卜林最著名的诗,被译成20多种语言。如果你在英文搜索引擎里输入吉卜林的名字,下拉的默认搜索项里就有这首诗。
在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的墓地,有一块大约3米高的大理石板,上面刻的就是这首《如果》。据说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妈妈为儿子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