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周坑筑窝觅食的燕子
在柯周坑筑窝觅食的燕子
是每年要跨海出国的
在柯周坑觅食的鸟类大致有,喜鹊、八哥、乌鸦、麻雀、白鹭、燕子、斑鸠、竹鸡、布谷鸟、缝叶莺、啄木鸟,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黄胸鹀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鹰雕、白鹇等。
有意思的是,八哥会常在牛背上转来转去,有民谣传:牛角帘(八哥),落入瓮,媳妇偷包棕;落入斗,媳妇偷杀狗......
布谷鸟是杜鹃属下四种鸟类的统称(对于我国来说),它们除了少部分为留鸟外,其他都是夏候鸟。
布谷鸟(布谷)、鹰鹃(逼逼福)、四声杜鹃(多山多山)它们每年飞到柯周坑繁殖的时间是在雨水到谷雨大批量出笋之间。
有民谣传:逼逼福、芋头落窟、苋菜已出,清明到谷雨间开始种芋头的季节到时,鹰鹃(逼逼福)就回来了,为了吸引异性它们会一直鸣叫......
谷雨过后,山间出笋停止了,布谷鸟的繁殖期基本结束,也就很少听到它们的叫声了。
但是,此时的它们并没有走,而是默默地在山林里抓害虫吃,直到8-10月(不同的布谷鸟时间略有不同)才会出发去越冬地,这四种布谷鸟的主要越冬地是在遥远的非洲......
生活在北京的燕子也可能是迁徙到非洲地区过冬。据研究,7月中下旬,北京雨燕会从北京出发,向西北方向飞行,进入内蒙古等地,途经中亚数国,经过伊朗、伊拉克,穿越红海进入非洲大陆。
穿越索马里等国,于10月底抵达非洲大陆南端。2月份左右,北京雨燕便启程返回北京,路径基本上和南下迁徙的路径相同。4月份前后,将回到北京。
在柯周坑筑窝觅食的燕子有2种。住在人们家堂地房梁上的,窝如碗状的是侨燕儿,而麻燕儿一般住在人家的房檐下,窝如口袋,准确地讲,它更像半拉葫芦扣在那里,俗称牛屎燕。牛屎燕是留鸟,侨燕儿是候鸟。
据判断,在柯周坑筑窝觅食的燕子可能会向南迁徙到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地区。
我爷爷刘顺天也不知从哪得来信息,在我小时候(半个世纪之前)他就听说,在柯周坑出生的,长得弱小的燕子会飞不过海落海而亡。
侨燕儿每年的雨水到清明间就会从越冬地飞回来,霜降到立冬之间会南迁过冬。
燕子一般情况下一年繁殖两次,第一次在每年的5月份前后,第二次在6月的中旬,这两次繁殖挨得非常近。
有人说,他老家的一窝燕子在他家待了九年的时间,在他上小学一年级那一年,爷爷病逝了,而这窝燕子竟然在他爷爷走后的第二天也搬家了,从那以后,它们再也没有回来过。
据研究,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是,从美国南下到大洋洲再北上到我国,后转到美国。
斑尾塍鹬可以一刻不停的飞行8天,从美国的阿拉斯加直抵新西兰,飞行距离1.2万公里。
北迁时会从新西兰7天7夜不休不眠,连续飞行1.03万公里,一口气飞到我国的丹东进行短暂休息,在长出成倍于自身体重的脂肪后,飞6天6夜,到达繁殖地阿拉斯加冻土带苔原繁殖产卵,行程近0.65万公里。
据调查,刚经历了7天7夜的飞行,有只斑尾塍鹬仅剩克,经过一个多月的胡吃海塞,体重恢复至克。
斑尾塍鹬总能在北极圈冻土开始融化的那一刻准时回归。
大嘴乌鸦雌鸟孵卵,孵化期约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野生乌鸦可活13年,豢养的寿命可达20年。乌鸦终生一夫一妻。
老鹰的寿命一般为50年,孵卵期约38天,老鹰一次生下约5个蛋,但并不能全部存活,一般只能存活1只小鹰。
老鹰的类别很多,隼、鹰、鵟、鹫、雕等等,都属于鹰类。会在柯周坑出现的一般是赤腹鹰。
老鹰的飞行高度一般为米,之所以要飞到这么高的位置,是因为老鹰需要有较大的视野范围,飞得越高,视野范围越大,就能看到什么位置有猎物,便于准确抓住猎物。
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能翱翔天宇,能潜游水中,亦能跳跃枝头,是倏然之间划过眼前的掠影。
鸟是美丽的天使,它们有的嘴部夸张亮丽,有的羽毛华丽美艳,还有的尾部醒目绚烂。
鸟是跳动的音符,奏响着生动美妙的旋律,使得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古时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诗句,当今年代是不能随意打鸟的,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有牢狱之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