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华附师生为何能在省市区级比赛频频获奖
日前,由肇庆市总工会、肇庆市教育局主办的肇庆市年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落下帷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肇庆学校(下称“肇庆华附”)的黎灿妹和马志文分别夺取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组第一名和初中物理组总分第一名。这两位老师将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
肇庆华附年9月开学至今,教育教学工作可圈可点,而且教师和学生在省市级比赛中还频频获奖。据统计,在-学年,肇庆华附及其师生获得国家级荣誉10个,省级荣誉31个,市级荣誉11个,区级荣誉35个。
华南师范大学品牌加持、全国延聘优秀老师、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是肇庆华附成功“出圈”的重要基石。“盘活教师这个第一资源也至关重要。”肇庆华附校长何海燕还认为,学校平台赋能,在确保教师人人受益的同时,也助力年轻教师发展“弯道超车”,并塑造“金字塔型”队伍,而教师成长自然能更好反哺学生的教育教学。
肇庆华附校园一角。
平台赋能老师幸福增值
“我觉得太幸福了!想不到学校学科组会积极支持与帮助。”肇庆华附教师黎灿妹透露,前辈教师无私分享经验,更让她在比赛中快速成长。
肇庆华附初中物理老师马志文也有类似的慨叹。在初中物理组课堂教学展示阶段,马志文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技能娴熟,教学过程流畅,得到现场评委一致好评,最终取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马志文告诉笔者,在赛事准备阶段,学科组的同事慷慨解囊,让他拨云睹日,受益匪浅。
肇庆华附校园一角。
这是肇庆华附发展平台广阔,不仅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肥沃土壤,也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广阔天地的两个缩影。
目前,肇庆华附教职员工有多人。其中,今年8月新聘教师经过集中接受岗前培训后也顺利上岗了。在肇庆华附专任教师中,经验丰富的优秀在职教师占比将近60%,中级和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32%。
肇庆华附全体教职工集体照。
何海燕介绍,肇庆华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凭借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本校等校内外平台,赋予教师幸福地增值,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识、目标、主张和常态。
何海燕认为,为教师赋能是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让教师摆脱知识加工厂中的教书匠、传话筒的角色。为此在年秋季学期,肇庆华附实施了“星火计划”,极大地盘活教师这个第一资源。
据了解,星火计划是在过去一年办学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炼,重新评估了现有机制的效果,尤其在推进过程中发现不足,做到以实际效果来检视运作机制,并通过不断完善来推进肇庆华附教育教学模式走深走实。譬如在4号星火“彩虹桥”计划中,学校不再统一给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只提供教师参考资料,老师整合“教·材”,编制导学案,给学生搭建“自学自研”的《彩虹桥》。
“星火计划”启动仪式。
把教师专业成长当作学校的发展中心之一,肇庆华附的老师也纷纷认同学校的发展理念并为此所吸引过来。
作为语文高级教师、省优秀教师、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的李俊杰,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共培养出20名清北生。他还曾获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独创的“成语表析学习法”荣获国家科研创新一等奖。
长期在高三毕业班执教的贺远荣,是一名物理高级教师、高中物理奥林匹克高级教练,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0年,所教学生近百人考入清华北大。
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授)、全国化学奥赛优秀辅导员廖攸光,曾培养多名市理科状元,所教学生有几十名考上北大、清华、港大等知名高校。
贺远荣(左)、李俊杰(右下)、廖攸光(右上)
上述几位教师已是教育界的“老师傅”,但他们加盟肇庆华附时也非常惊讶并表示,丰富的集团跟岗培训、强化集体教研等措施也是鲜见的,不仅激活教师的专长,赋能教师建立基于专业优势的专业自信,还多维度挖掘教师优势发展的方向,助力他们幸福地增值,从而实现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领域的突破。
教师成长反哺学生的教育
每个老师的成长各有不同,但都要经历“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角色转变。老师的每一次成长最终还是回归到课堂上,反哺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名新手,陈芳玲与黄进波结对为师徒关系。结对成师徒的老师们,采用双师同堂、双师同课,一对一跟踪辅导等方式,实现师带徒、徒促师的目的。这也是肇庆华附助力年轻教师发展“弯道超车”的具体措施之一。
肇庆华附师徒结对拜师仪式。
陈芳玲介绍,她在参加年肇庆高新区初中语文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不仅初中语文组予以支持,作为师父的黄进波还在语文主题学习的理论及实操方面传经送宝,包括课件设计、作业批改、教材研读、课后辅导等。最终陈芳玲的课堂实录《俯仰一笑,百态人生——抓住细节》获得一等奖。她还说,在日常教学中,这次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会应用在课堂上,学生反映很新颖,语文学习兴趣随之提升。
除了实施师徒结对以推动青蓝工程的有效推进之外,肇庆华附还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以及年秋季学期开展的“星火计划”。这些措施无不剑指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
开笔礼。
肇庆华附中秋节举行英语手抄报活动。
雕刻课。
陶艺课。
钢琴课。
击剑课。
攀岩课。
肇庆华附学生国庆合唱比赛。
上个学年,勇夺九科总分全肇庆市第5名、第6名的谭嘉皓和梁宇业同学一直认为,肇庆华附有良好的配置,赋美赋能课程让他们得到多方面发展,尤其优秀的教师团队,让自己的成绩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上个学期,肇庆华附学生周钰栋获得广东省发明奖。其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孩子变化很大,自理自律能力和专注度大大提高,这得益于肇庆华附优质教育,让她放心把孩子托付给老师、托付给学校。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而肇庆华附赋能老师们幸福地增值,为学生树立学而不厌的榜样的同时,更实现了教学相长、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以教学相长丈量学校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是河流得以川流不息的支撑,而不断成长的教师队伍、不断进步的学生则是一所学校得以行稳致远的重要因素。肇庆华附以教学相长丈量学校的发展。
何海燕告诉笔者,肇庆华附作为一所新学校,尽管有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资源加持,但是学校能走多长、跑多远,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最终支撑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小学部图书馆。
学校游泳池。
中学部操场。
在年10月举行的第十八届广东少年儿童发明大赛中,肇庆华附参赛作品“残疾人辅助鼠标装置”和“基于人脸识别——公众场所口罩监测仪”突围而出,分别荣获一等奖。因为成绩突出,肇庆华附也被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在肇庆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统一考试中,肇庆华附首届高一年级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等九个统考学科平均分均居高新区和四会市所有高中第一名,九科总分平均分均居高新区和四会市所有高中第一名。
2月,在中国环境文化教育专家委员会和《环境教育》杂志社联合评选的“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活动中,肇庆华附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何海燕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
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
3月,在由广东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评选活动中,肇庆华附荣获首批“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称号,何海燕被评为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优秀校长”。
7月13日,在高新区纪工委、高新区教育局、高新区广电中心联合开展的“我听《清风学堂》有感”征文比赛活动中,肇庆华附高一(2)班任亚明、骆倩钰、冼炜姗同学荣获得高中组二等奖,高一(1)班李霖威、李卉同学荣获得高中组三等奖。教师高振兴、阳金容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肇庆市高新区新课堂教学能力竞赛”中,肇庆华附参赛教师经过精彩角逐,取得优异的成绩,共有14名教师获得一等奖。其中,黄萍、廖文球、江秋怡、李瑞祥、姜双一、马志文、李彦姿、黎灿妹8位教师将代表高新区参加年肇庆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最终,黎灿妹和马志文分别夺取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组第一名和初中物理组总分第一名。这两位老师还将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
学校创办一年以来,师生获得国家、省、市、区荣誉奖项已多达人次。这是肇庆华附以教学相长丈量学校发展的注脚。
何海燕坦言,“教育在于成就幸福人生,而老师则是学生们迈向幸福人生的重要引路人。”她还强调,只有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都能迈向幸福人生路,肇庆华附办学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是其发展源动力。
教师感悟
黎灿妹:将比赛成果转化为教学的“生产力”
黎灿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
肇庆华附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越的教学条件,是教师成长的沃土。加入华附一年多以来,在学校课堂模式的浸润下,在学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引领之下,她这颗小种子才能萌芽、生根、向阳而长。
在本次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中,学校专门成立备赛小组,团队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共同研读参赛指南、把握课程大纲、修改教学设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卓越的指导教师和优秀的备赛团队,给予她认真、细致的指导,是她参加比赛的强大后盾。
黎灿妹表示,综合实践课是个大体系、大课题,参加比赛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而“用心”则是重要法宝。在选题过程中,出于一名德育工作者的敏锐,她注重结合学校特色活动,总结和提炼活动主题,收集并优化活动素材;在课程设计和说课视频录制过程中,她反复推敲精益求精,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献、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准备更多的素材、制作更细致的参赛作品等方法,处处细心,时时用心。
黎灿妹还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虚心请教和用心备赛,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会将成果应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马志文:学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双收益
马志文物理课程展示。
“滋养天分,赋美赋能。”肇庆华附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历练提纯了每一位老师。
马志文认为,肇庆华附以“传承华附,特色发展”为办学方向,采用“项目式”“主题式”“Steam”“体验式”等教学模式,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其中,特色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设“5美”“6能”课程。智慧课堂,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用先进的“互联网+思维”,融合大数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握教育“双减”契机,向外探索,促进新政策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育观念的革新与突围。
这办学方向和教学模式对马志文提出新的挑战,但学校也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各种方式给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比如引进专家讲座、外出培训学习交流、校内“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
通过学校平台赋能和系统的培训,马志文快速提升专业基本功,从而让他在比赛中表现得游刃有余。譬如,在比赛内容的展示上,设计要独特、新颖,要有与众不同的亮点才能凸显优势。又如说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学科,穿插一些高科技的辅助教学工具,注重细节处理。
马志文强调,肇庆华附“优秀不只是个人优秀是整个团队”的主张并非虚词。在比赛过程中,学校成立以校长何海燕为组长,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处牵头,组建学科优秀教师为组员的备赛团队,充分利用团队的智慧,选材、设计、演练、修改、定稿,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很多,提高很多。
唐锦洪
吴宗建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