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雪寒冷,上面会有生命存在么,它们有
南极冰雪中有没有生命存在?
从表面看,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域非常洁白干净,一尘不染
如果你看到在海冰上钻取的冰芯或是看到破冰船翻起的海冰,就会发现海冰中间是黄褐色的,
原来,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冰中间,生活着大量的藻类,即便是在南极寒冷的冬季也进行着光合作用。但你知道吗?
在终年严寒的大陆深处,甚至在几千米厚的冰雪之下,仍然存在着坚强的生命!
最近,俄罗斯南极考察站的科学家从南极冰下多米处钻取到了一些生物。科学家利用一种专用微生物钻探装置取得了南极超深度冰层样品。
冰层样品在严格消毒和密封的容器中融化,研究人员在融化的冰水中发现了具有生命形式的细菌、硅藻、酵母、菌类。令科学家惊奇的是,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竟能在多米深的冰层里生存。对于这些生命物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南极冰层深处的生态环境,从而进—步发现南极冰下不为人所知的—面,为进一步揭开南极奥秘提供了重要帮助。
研究南极磷虾总量对于磷虾的合理开发,保护南大洋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这些成果,可以制定合理的磷虾捕捞限额,使磷虾资源不受破坏。
过去科学家估计南大洋磷虾资源量为10-50亿吨,有人甚至估计上百亿吨
但根据实测结果估计,其蕴藏量为4~6亿吨,当然这不是最后结论。实际上,磷虾资源量有很大的年际变化,每年的资源量是不同的。
同时由于过去对南大洋初级生产力估计过高,因而磷虾资源量可能没有估计的那样多。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也在增加。
水产品是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由于过度捕捞,传统的鱼类资源正在衰退,传统渔场在消失,鱼汛不明显,湖泊等自然水域所能提供的水产品已呈饱和状态。
在此情况下,人们自然而然希望另找出路,开辟新的蛋白质资源,于是南极磷虾便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
南极有多少种鲸?
鲸,俗名鲸鱼,但实际上它不是鱼,而是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虽然是庞然大物,但并不是都吃鱼类,除少数齿鲸外,其他鲸却连小鱼也不吃,而主要以磷虾为食。
除少数鲸性情凶猛,有伤人行为之外,多数鲸性情比较温和。
云集到南大洋的鲸有12种之多,它们可分两大类:一类属须鲸类,较大的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縞脊鲸、巨臂鲸、露脊鲸等;另一类属齿鲸类,较大的有抹香鲸,逆戟鲸等。其中最大的有蓝鲸、鳍鲸,抹香鲸。
蓝鲸体长30米,体重一般吨,最大的达多吨,现有2。万头;其次是鳍鲸,体长25米,体重一般50吨左右,现有8万头;抹香鲸体长18~25米,体重一般20~25吨,最大的达60多吨,现有43万头。
根据有关国际条约规定,南大洋的鲸正在受到人们的保护,但也有个别国家不顾禁令,偷偷在南大洋捕杀鲸鱼。
鲸是南大洋的重要生物资源之一,根据有关国际条约规定,南大洋的鲸正在受到人们的保护,但也有个别国家不顾禁令,偷偷在南大洋捕杀鲸鱼。
南极有多少种海鸟?
由于气候严酷,在南极只有极少的几个动物种类,然而经过观察发现,每种动物都有着大量的个体存在。
南极地区的鸟类全部是海鸟,除不会飞的企鹅外,其他均为飞鸟,其中只有洁白漂亮的雪海燕是南极的土著居民,其他均为异洲侨民。
有36种海鸟在南极地区哺育后代,其中主要是企鹅、信天翁和海燕。这些鸟大部分终生生活在南极地区,也有一些鸟类每年要迁移到北半球遥远的地方。
南极地区海洋飞鸟的种类稀少,但数量却相当可观
约有万只,其中南极的信天翁类约有万只;海燕有19种,约万只。如果加上企鹅,海鸟总数更是多得惊人,约1.78亿只。
据世界著名海鸟学家估算,全世界的海鸟约有10亿只之多,仅南极地区的海鸟就占世界海鸟总数的18%,因此,南极地区堪称为飞鸟天地。
南极地区的海鸟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沿岸和南极辐合带南北的岛屿上,这些海洋飞鸟主要以磷虾为食,也食用乌贼和鱼类等海洋生物,在南大洋海洋生态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每年要消耗约万吨海洋生物。由于鸟类在南极海洋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早已成为南极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对象之一。
南极周围海底也有生物吗?
南极周围的海域一年之中多半时间被海冰覆盖,在海冰上除能看见海豹和企鹅以外,几乎看不到其它生物。
冬季,这里是超过零下40度严寒的冰雪世界。然而冰下海水的温度为零下1.8度。一年四季温差很小,和海冰上的温度相比.可以说是非常暖和的环境
因此,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底栖生物,考察队员冬季在海冰上打冰洞钓鱼时,若鱼钩放到海底,经常会钓上南极易断海星等底栖生物。
在比较浅的海底,生活着外径直径为3~4厘米的红色海胆,其壳是淡红色,还有很像扇贝的南极日月贝、腕足长5厘米的蛇尾纲、体长1~4厘米的海蜘蛛、长达I米的纽形动物等。多岩石的海底比沙质海底生长着更多的动物,有各种大小的海绵动物和海鞘、八放珊瑚类、在石灰质洞居住的沙蚕、红色的海星和腕足长20~30厘米的海齿花等。在看惯了满是白色海冰的眼里,还可观赏到如此丰富的海底生物,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有些地方的底栖生物数量比温带海域还多。
南极海域的鱼类为什么这么抗冻?
南极周围海域的鱼类总共只有多种,相比其他海域显得稀少,特别是表层鱼类缺乏。
南极鱼类是海洋变温动物,与温血动物截然不同。温血动物体温恒定,一般不会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南极鱼类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与海水的温度保持一致,没有恒定的体温。
南极鱼类体内的热量通过呼吸和体表迅速散失。当海水温度下降到冰点时,它的体液温度也接近冰点,然而,由于南极鱼类的血液中有抗冻蛋白,虽然体温降低了,其体液并不冻结,因此,它可以在海水冰点以下的温度中正常生活。
南极的冰藻是如何生存的
当破冰船在南极冰海奋勇前进时,舷侧可以看到丨米多厚的冰被翻起,横七竖八地漂浮于水面。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冰底层和断面上带有淡茶色乃至褐色层,起先,人们猜测这是海冰中的泥沙,并没有过多注意,后来,经过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海冰中生长着微型藻类,即人们常说的冰藻。
由海水冻结而成的海冰和淡水冰不同,海冰的冰晶间有一些充满了浓海水的空隙,其大小虽是用眼睛看不清
但却是能满足微型藻类生长繁殖的好去处。冰藻在冰晶中间利用海水的营养盐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由于海冰和积雪对光的反射和吸收
抵达冰藻的太阳光强度仅仅只有1/,但南极冰藻仍能适宜这样弱光条件和海水的冰点左右的低温,并且进行光合作用。
冰藻有什么重要性
冰藻在南极的固定冰区和浮冰区广泛存在,它是南极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之一,甚至有时会成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冰藻的生物量相当高,是海水浮游植物生物量的10~20倍,曾有科学家测得冰藻的最高数量为每升海冰含有万个冰藻细胞。
冰藻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藏在细胞内,以此自养和供养其他生物。冰藻的营养十分丰富,甚至比巧克力产生的热量还要高。
冰下取样和潜水观察发现,海冰下经常有挠足类和端足类浮游动物的聚集,它们可能是摄食从冰藻层中掉下来的冰藻。此外,海冰下也常有鱼类和其他动物出没,可能是为了栖息和捕食那里的浮游生物。
海洋浮游植物是南极海洋食物链的最初一环
而冰藻又是这最初—环的“种子”。当南极的冬季来临时,冰藻进入海冰,像种子一样,贮存在海冰中,安然无恙地度过漫长而昏暗的寒冬。
夏季海冰融化时,将其释放出来,播种到海水中去。冰藻一进入海水就像出笼的鸟一样,自由自在,分外活跃。
它充分利用短暂夏季的明媚阳光和海水的丰富营养,迅速生长、繁殖,顿时使碧蓝的大海变成绿棕色
从而招来了磷虾等摄食冰藻的浮游动物,同时,也招来许多捕食浮游动物的海鸟和海豹等大型动物。于是,一个庞大的浮冰区的食物链便由此产生。冰藻在南极海洋生态系中是冰区浮游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是食物链中基础的一环,也是南大洋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