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里的丰收季海燕和她的贝贝
白露到,秋意浓。又是一年丰收季,田间瓜果飘香。这段时间,在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旗,海燕的1万多亩“贝贝”南瓜迎来了丰收,一颗颗南瓜抢“鲜”上市、排队“上车”,奔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走向人们的餐桌。时令已过了白露,眼看着就是秋分了。达拉特旗的乡村,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在恩格贝镇柳子圪旦村的南瓜地里,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抬眼望去,一个个瓜皮墨绿、肉厚结实的南瓜掩映在藤蔓和有些泛黄的叶子中,满满都是丰收的味道。伴着南瓜地丰收现场人群的嘈杂声,我们远远地就看见了海燕,只见她,一手指导摘瓜,颜色、品相、斤两都要符合要求再摘,一手接打电话,协调装车、对接客户,忙而有序,不乱不慌。眼前的这片南瓜地,是海燕今年首次尝试以合作社“统种共收”的模式,整合达拉特旗恩格贝镇柳子圪旦村、乌兰村的亩土地,通过统一耕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方式,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进行年终分红,目前看来,成效很不错。她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种的非常成功,最高一亩能收入来块钱。而且这个模式能做到的是商品性一致。控制成本上一亩地能省多块钱,一亩地纯收入应该在0多块钱,收益能得到保障。”卡车在瓜地里缓慢的怠速行驶,大伙儿有说有笑,一弯腰、一摘瓜、一扔一放,然后,打包、转运、上传送带、装车,一气呵成。两三个钟头,一个大卡车就装的满满当当,伴着隆隆声晃悠悠的开走了。“这一车就能拉7万多斤。”海燕的语气里,有着骄傲。海燕,本名刘海燕,是农民,在当地,还是个“红人”。办合作社、做推广,开直播。初中毕业就离开校园的她,会电脑、懂管理。而今,年近50的她,选择重新回归学校。用海燕的话说,咱是与时俱进的“新农民”。之前,海燕一直在种植玉米、葵花等传统作物,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穷则思变。年她去山东寿光考察,得知“贝贝”南瓜在市场上很受青睐,几番考量后,决定把它带回家乡种植。“贝贝”南瓜个头小,个头迷你型的。肉质发黄,口感粉糯香甜,营养价值丰富,含着双糖,也就是含着木糖醇,像我们的高糖病人也可以吃,它的价格也是平民化的,每个区域的消费者都能够接受。“我们在广东有个0多亩的种植基地,也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去种植南瓜,北方的瓜我们会储存到南方的瓜上来,保证我们的消费者全年在我们这里有瓜吃。”海燕说。丰收的收,是收成的收,也是收入的收。这些年,靠着“贝贝”南瓜,海燕还清了多万的债务,买了八、九辆车,还在城里买了两套房。一年百余万的收入,让她光景富足,日子过得舒心自在。“心向蓝天,脚踏实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是海燕的座右铭。截至年,海燕的合作社已经累计签约农户次,签约金额达万元,累计带动当地户农户年增收3万余元,造就年收入超10万元户,超20万元55户。今年,合作社的年销售额突破万元。尝到成果的海燕,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打算。海燕的幸福,也是达拉特农人的幸福。如今,“贝贝”南瓜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瓜瓜”。在达拉特旗各村各户的门前园子里,西瓜、茄子、西红柿等果蔬也结着沉甸甸的果实,施农家肥长出来的果实清脆香甜,这也是丰收的味道。(白海燕、王鑫)来源: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
上一篇文章: 确山县党政考察团到我县考察产业发展和城市 下一篇文章: 海洋系新款车型,车身小巧动感十足,比亚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