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表达技巧二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2309497056482&wfr=spider&for=pc

二、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

表现手法是写文章时为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在文章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运用的一些积极的手段。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类比、对比、渲染、铺垫、象征(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暗示等等。

1、联想与想象

联想就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想象分为“相关联想”、“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近联想”等形式。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文章运用联想与想的手法,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超越时空的想象创造出动人的意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使文章写得更深、更新、更活。

2、类比与对比

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以另一种事物的特性来说明这一事物的特性,以一种相似的情感来强化这种情感。对比,是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量。类比和对比都是借别的事物来表现主题的手法,它们不仅能强化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还能够促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引人深思。

3、烘托(也叫衬托)与渲染

烘托与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传统的绘画技法,意在用周围的景物来烘托渲染画面上的中心事物以表现画的主题。文章中的烘托渲染便是借鉴中国山水画的这一传统技法以深化意境、渲染氛围、突出主题。烘托是就用来作陪衬的事物对要表现的中心事物而言的,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全诗以“春江鸭戏”为中心景物,其他的景物为陪衬,从各个角度众星捧月似的烘托了画面的主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春江鸭戏图”,烘托有正面烘托和反面烘托(反衬)。分析烘托的作用时,应该指出是“用什么烘托了什么,突出了中心事物的什么特点或情感”。渲染是就表现中心事物的语言而言的,主要表现为对表现对象使用一些铺陈描写或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甚至夸张的词语。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两句中,就用“急”“高”“哀”等词渲染了秋江萧瑟悲凉。分析“渲染”的作用,要指出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使用了哪些强化效果的词语或句子渲染出了什么情感或氛围。文章在表现事物时,往往在对中心事物进行烘托的同时,使用这些强化效果的词语,所以烘托与渲染常被人一起提及。

4、比喻与象征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手法往往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物虽然是具体的,但是被象征的主体却往往是抽象的。某种精神品质、思想、感情都可以用具体的象征体来表示。比如,白杨树象征着坚持抗日的延安军民顽强不屈的精神。松树象征着共产主义风格。海燕象征着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者,这也是从精神品质上来联系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它可以用来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虽然,有时本体也有抽象的,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春水,但这种现象比较少见。第二,象征着眼于全文的构思,常常通篇运用,即使有时只在文章局部出现,也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属于文章局部的表现方法。象征的运用,必须通过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相近的关系,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和体味,委婉含蓄的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比喻一般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它运用灵活简便,通常以句子的形式存在,由喻体、本体和比喻词组成,暗喻和借喻中还可以省略比喻词和本体。第三,象征手法一般使用于抒情性强的作品,而比喻可以在各种文体中使用。单独看句子“北方农民像白杨树一样”,“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者就像搏击风浪的海燕”,这两句都是比喻。但茅盾先生以全篇的笔墨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热情赞美它;高尔基满怀激情的讴歌海燕的勇敢,就不是比喻,而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分析象征的作用,一定要指出象征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思想、情感,分析比喻的作用,主要指出其本体意义。当然,二者都能增强被表现对象的形象性,是一定要指出来的。

文明湖秋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