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班主任论文范文期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又或者是肢体语言,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中的情感,长期有效的互动还能够让师生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评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生年龄小,自身的处事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无法产生全面的、正确的认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评价来进行改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而且能够为学生指明改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做得好的时候,教师要充分鼓励和认可学生,让他们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当学生做得不好时,教师需要委婉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快速纠正错误。除了教师评价,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4]。 例如,教师在开展《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名著的精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多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都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如在“说”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发展经过,以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在这个环节里,有的学生说得非常详细,不仅讲清楚了情节和内容,甚至还对故事进行了适当的创造,语言自然流畅,说话时的态度也落落大方。对这样的学生,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积极。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教师要大方地夸奖和赞扬学生,善于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信,纠正错误。 三、设计活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一)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部分知识可以从书本中获得,但是健康良好的心态和道德素养是无法全部从书本中得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更多道理。结合小学语文这个学科,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演讲活动、朗读活动、收集归纳信息活动和角色扮演活动等。无论是哪一种活动,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友谊,成为一个自信又坚定的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也是获得真理的途径。所以教师更要重视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5]。 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感悟鲁滨逊在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师在上课时组织了一个完善表格的实践活动。课前,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张表格,表格中有三个因素,分别是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填充前两列信息,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主要内容。以填表格的形式完成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活动。通过对整体内容进行阅读,学生们整理出了一系列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例如,没法估算日子,他就用刀刻痕记录时间;没有住的地方,他就砍木材来建造住所等。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概括,还了解了鲁滨逊在遇到困难时心态的变化,学习了鲁滨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填表格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收集。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对信息进行整理,还能够在此过程中感悟课文中的道理。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树立良好心态 自主、合作和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的作用非常明显,也极为关键。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合作学习能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在合作中奉献自己。最后,在合作中学生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实现个人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合作有如此多优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合作,鼓励学生合作,并在学生合作时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来完成阅读,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任务有三个,第一个任务是写出竹节人的做法和玩法,第二个任务是找出竹节人给人带来了哪些乐趣,第三个任务是回答问题“这里的‘老师’指的是哪里的老师”。在明确了这三个任务后,教师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说一说应该用什么阅读方法来开展阅读。讨论结束后,小组确定阅读方法,然后用所选的阅读方法来完成这三个任务。通过合作交流与探究,学生总结出了如下阅读方法:略读、选择内容、精读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教师给每个小组都发放了三张任务单,组织学生依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合作完成阅读,并在最后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合作,小组成员能够更快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共同进步,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团队协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是无形的、实时的教育。它可能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时间、任何一个环节,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把教书和育人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既学会语文知识,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哲理,陶冶自身情操,实现可持续发展。 [1]刘凤霞.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科學咨询(教育科研),(10):-. [2]邱枫,钟镇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生(下旬刊),(11):54. []宋怡.以生为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44):. [4]常学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48):52. [5]王俊霞.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A0):7-9.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