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谁能高过一双筷子
文/王海燕图片/主播/短评:王十梅短评:“你想得再高,高不过一双筷子。”这是一位母亲的生存哲学,朴素而又现实。在青海作家王海燕的散文《谁能高过一双筷子》中,一位朴实却蕴含大智慧的母亲形象跃然眼前。她没有多少知识,没有见过山外之山、山外之海,但她却知晓一双筷子、一个童话、一朵花、一片云背后的人生哲学。她将这些人生哲学在潜移默化间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助他们在人生之海中扬帆远航……本期“声声慢”,带您一起聆听一位母亲的絮语,了解一位母亲最朴实无华的大智慧。原文:谁能高过一双筷子筷子在竹笼里休息时,只是一些竹子或木头或金属或玉或骨。而当它们双双对对来到你的手上时,它便有了生命,成了手指的外延,成了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与筷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一岁过时。筷子触到我敏感的嘴唇,一只温热的面叶溜进我嘴里。然后,我看见母亲在蓝瓷边的碗里用筷子捞出一只面叶,放到嘴边吹吹,再递到我嘴边,我感到筷子的亲吻,一只面叶像鱼儿一样摇着尾巴溜进我嘴里,粮食的精气开始在我的血液中流转。四五岁时,母亲教会我使用筷子。母亲像一位耐心的教字先生,手把手教我。拇指和二指捏住,中指和其余指头辅佐,一双筷子渐渐听人使唤,抖抖簌簌能搛起盘中菜碗中面,漾漾洒洒递到嘴里。据说抓筷子样子还能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我爱抓在筷子中下部搛东西。母亲说这娃娃往后找媳妇难。个中奥秘不解。可后来,我找媳妇真是遭遇了无数坎坷。母亲有自己的生活哲学,她观察和理解事物有她自己的方式。后来我读了一点书,略知一些事理,偶尔和母亲论理。母亲总是笑笑,说:我肚子里没一点儿墨,可你走过的路没有我走过的桥长,你吃过的馍馍没有我吃过的盐多。你想得再高,高不过一双筷子……你想得再高,高不过一双筷子。这是最朴素最现实的生存哲学,即是超人都无法逾越,筷子是生命最基本的要件。有个叫马斯洛的学者说过,衣食住行是人构筑生命价值金字塔的基础。告子曰:食色,性也!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说的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则更直截了当。实际上,圣贤学子们说的这些,都是在说筷子的哲学。在一个大雪压屋的早晨,寒气袭人。我蜷曲在被窝里,听母亲讲一个与雪有关的童话。母亲说,很早很早以前(大约是黄金白银时代吧),每年冬天下白面,夏天下油,春下果蔬秋下绢帛。百姓丰衣足食,悠哉悠哉,过着极乐日子。可后来人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贪婪,精神颓废,道德沦丧,作恶多端。天帝大怒,施以雷霆,降以雨雪,严惩人类。自此,人类进入漫长而苦难的黑铁时代。母亲的结论是,人不经苦难就不知感恩。有一年遭了雹灾,母亲说,人惹了雨神。夏日的山坡上,母亲坐在蓝色野菊中间,清风吹拂着她的头发。望着远方的山说,山外有山,山外有海。我问,你见过海吗?母亲说没见过。但我看见母亲的眼睛里闪着大海蔚蓝的影子。她指着一朵云说,多像一只船。船的影子掠过我们的头顶,掠过山坡,像清凉的童话。我不知道母亲除了筷子还想了些什么。但她肯定有过许许多多幻想,就装在那只云之船里,在无际的蓝天上漂荡。我拿起筷子,在筷子的絮语里浮现出两个经典场景:馒头蒸熟了,氤氲的蒸汽里晃动着一张面庞,像云中游移的月亮;清晨灶头,柴火映红的面容像喷薄而出的朝阳,把所有阴晦的日子镀亮……作者:王海燕;图片:王十梅;短评:王十梅;主播:王十梅;主编:王十梅;总监:王丽一;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篇文章: 紫天科技实控人姚海燕郑岚收警示函家族股权 下一篇文章: 惠民抢票8元观影来啦今天195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