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中唯一一首七言乐府诗传诵千古

唐代诗歌文化繁荣,涌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位有名有姓的诗人,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冠绝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数以万计的唐诗中选取了三百余首经典作品,编入《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中,共收录诗人77位,诗歌首,相比唐代位诗人,五万余首唐诗,可以说反复甄选,选取了唐诗的精华。那么,在这三百余首唐诗中,唯一一首七言乐府诗是哪一个呢?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此诗又名《独不见》(七言乐府古题),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全诗从多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诗一上来就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

中间四句用两两对称形式刻画这对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用明暗两条线索:明写长安的妻子,暗写辽阳的丈夫。

最后两句更从正面对表现全诗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卢家小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情景是够凄惨的了。谁知这时夜空的明月却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她的罗衣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多美好的少妇形象!又是多不幸的身世!

这首诗表现技巧也很出色,开始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反衬这对少年夫妻长年离别的不幸。中间两联对偶工致,不但句对,而且词组也对,“白狼河”与“丹凤城”均为地名,“白”和“丹”均为颜色、“狼”和“凤”均为动物,构成律诗中的工对。结束一联运用设问句式,“谁谓”、“更教”,一气贯穿到底,造成含蓄蕴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意境,读来情味深长。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评价此诗: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视中唐“莺啼燕语报新年”诗,味薄语纤,床分上下。

千百年来,这首闺怨诗已成流传千古的佳作。对于这首诗,你喜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2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