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寒食诗词,中国人的感恩节,了解古代生

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1011/4707905.html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春秋时期,“禁火节”成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如今,寒食节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只有通过寒食节诗词,来找寻那远去的节日记忆了。

唐代制度,到寒食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韩翃著名诗作不多,但是只此一首就可名垂千古。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特别是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传颂的经典。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也将寒食节的习俗写入了这首诗中,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生动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节当天禁止生火,但是皇帝却可以破例,虽然有一些讽刺意味,但是却清晰展示了当时的皇室气派。

寒食节时,禁火吃冷食,所以无烟。虽然因为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而备受责骂,但是沈佺期的诗词才华是不容忽视的。这首诗就通过描写寒食节当天的习俗,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寒食这天,家家都禁火藏烟。自己飘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自己这颗游子的心。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

上坟祭扫是寒食节的重要习俗。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寒食节时,斗草、荡秋千,是春日女子最爱的游戏。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抢先玩起了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寒食节正值春日,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这一天,杜甫想家了,远离家乡的杜甫走在乡村小路上,轻烟冉冉,日色晖晖,地处偏僻,这里没有一个好友,真叫人悲伤。每一个飘泊在外的人,逢节气,必会心念故乡。千百年,莫不如此。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扫墓思念亲人就是一个重要的活动。扫墓是为了缅怀先人,这样的时节令人沮丧和难过,怀念亲人的悲伤之感让人不禁痛哭流泪,满天飞扬的纸钱,浓重的悲伤氛围,梨花、杨树都是触景生情的地方。只可惜天人相隔,哭声不闻,只能在匆匆归去。

七年未曾回家扫墓,寒食时,诗人对父母亲人的思念非常强烈。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儿女们都已经已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鹊,空山里声声鸣叫着杜鹃。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吃冷食,祭祀是寒食节的习俗。农家的寒食日,家家都不生火了。有人穿着白色的丧服祭祀,有人搭着秋千游玩。这些场景,和去年多么相似呀。

春光正好,及时行乐,是王维诗中的主题。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这首诗描述了盛唐时人们春游的盛况:赏花、荡秋千、蹴踘,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致,非常热闹。这样的寒食节多了一份喜悦,少了一些凄凉。

寒食节如今应被人们逐渐淡忘了,回想寒食节的本意,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是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在通过灭火、取新火的方式,来鼓励人类向着美好的明天走下去。这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今天我们读着这些诗,也是一种对传统和美好的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