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影业董事长张海燕熬过非常时期,电影院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涂梦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影院人这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春节档过后,国内影院再一次面临冷清局面。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9日,国内营业院线数量为家,全国影院当日营业率仅46.55%,票房.0万。
新冠疫情无疑加速了电影行业的深度调整,影院管理公司对于部分竞争力较弱、经营成本较高、亏损较为严重的影院进行闭店结业的操作;而部分现金流充足的影管公司在影院规模的扩张方面更加保守审慎。
根据上市公司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显示,除中影股份、万达电影等少数以外,其他拥有院线及影管公司的电影上市公司基本为亏损状态,终端电影院重资产投资模式使得大部分影管公司举步维艰。
“影院市场整体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十年,现在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未来总体向好,我时常说,熬过了这样一个非常时期,迎来的一定是光明。”针对近年来电影行业、影院、院线发展,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张海燕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张海燕)
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下称《电影“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到年,国内银幕总数要超过10万块。
“目前,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低效运营的的影院,我们说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存在出清的过程,当然也看到国家相关规划的支持。10万块银幕总数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我认为,如果能够找到租金成本相对合理、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电影院依然是值得投资的。”张海燕表示。
事实上,自年成立以来,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从华南起步到逐渐辐射全国,在院线领域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行业覆盖,是国内知名的头部院线之一。截至年3月,旗下加盟影城近家,银幕数约张。
(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旗下影院)
资本化集中潮起,院线发展体系还能怎样重塑?新规划之下,国内院线发展有哪些机遇与挑战?未来,头部院线如何进行真正高层次的竞争?随着电影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院线消费模式如何创新?张海燕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院线20年发展历史
时代周报:自年实施院线制改革至今,国内院线整体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海燕:目前,国内电影产业市场化的发展仅20年时间。电影产业在不同的发展及演进的阶段过程当中,有很多结构性的要素需要进行调整,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年,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院线制”的建设规划被提上议程,同年12月1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印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自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院线制的发行体制,院线制的实行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改革的一个重大标志。最初的院线公司,大部分是由各地省、市国有电影公司为主体组建,这是院线的初创形态。
经过两年的强力推动,到了年,中国已建成的36条电影院线,影院数量已经达到家,银幕数为块,比院线成立初期增加了家影院和块银幕。票房收入超过万元的影院有5家,超过万元以上的达到了15家以上。
至年,国内逐步放开电影院的投资,电影院不再是仅以各地区国营影剧院的形式出现,国外资本与民营资本开始投资影院,那时候是投资影院相对价格低较,是影院投资的黄金期;—年,电影产业整体进入数字化时代,但由于很多国外技术的限制和壁垒,院线的整合处于相对被动的发展期。
至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电影行业网上售票平台猫眼、淘票票等的迅速崛起,把电影行业推到了互联网的“风口”之上。互联网售票平台对电影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年12月11日,国家电影局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到“鼓励发展电影院线公司”,并对成立电影院线公司提出了五项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实行新政,院线牌照关闭三年后再开放,博纳影业、华人文化、文投院线相继入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1条城市院线,院线再一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时代周报:你刚刚提到互联网平台售票模式的加入,我们也观察到一个现象,近年来,观众认为电影票越来越贵了,比如今年春节档的票价就称为史上最高,你对此如何评价?
张海燕:我认为互联网售票平台的出现,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早期,第三方互联网售票平台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以由平台方进行大量票价补贴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增量观众走进电影院,快速扩大了观影群体,形成了聚集效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第三方互联网售票平台也在资本的助力下快速占领市场,形成自有优势。
(线上购票已成为观众的日常图源:人民视觉)
当在线上购票已经成为大众刚性诉求的当下,取消线上购票补贴,必然会对当下的市场格局造成冲击。对于观众来说,低至9.9元或19.9元的电影票显然不会再出现了,这也意味着大众会理性地选择观影。
这些年电影票价有所回升,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不再大面积的做票补后,使得电影票的价格逐渐与电影的价值相符合了。今年春节的高票价,我觉得也是适应价值规律的。一开始大家对今年春节档抱有很大的预期,所以票价连创新高,但是影片内容并没有大家那么预期好,初二、初三的票价就自然回落了。
时代周报: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影响还不只是售票平台的影响,也包括互联网播放平台,近年来对线下院线电影市场的影响也很明显,会有危机感吗?
张海燕:互联网播放平台的发展确实给线下院线电影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院线电影下映之后,要在互联网播放平台上播放,是有窗口期要求的,但因为利益问题,某些片方会缩短窗口期。另一方面,有些院线电影的制片方将其制作的影片由线下转至线上,即影片不在院线上映了,直接转为网络大电影,在线上播放,分薄了线下院线电影的内容。
而面对互联网播放平台的冲击,线下电影票房市场开始会有一段时期的阵痛期,但随着线下影院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这种冲击会促进影院向精品化、高质量化的方向发展以抵御冲击。
同时,互联网播放平台的兴起是大势所趋。现在大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呈多元化、分屏化发展,人们不只是在电影院看电影,还可以在手机,电脑、iPad上看电影,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家看家庭影院。
但是,工业电影它不仅是艺术品,还是工业品与商品,想要追求高质量的观影体验,最终还是回归到影院,毕竟观众在影院的整体体验感,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互联网播放平台确实给一些电影作品提供了一个另外的生存空间,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是一件好事。
因此,从产业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播放平台与线下影院的关系一定是互补的。
探索技术和营销的多重可能
时代周报:你提到影院的整体体验是不可取代的,如何理解?
张海燕:首先,影院银幕的尺寸与效果、音响的质量,让观众沉浸其中的观影质感,是花再贵的价钱在家里面做一个家庭影院都比不上的,更是无法通过手机、iPad、电脑能够感受得到的,尤其是看工业级大片的时候更加突显这种差距。创新技术助推着电影工业往前走,也吸引着人们走进电影院。
(《阿凡达》因技术突破成为全球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图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影院也有它不可取代的社交属性。以前,人们谈恋爱、约会、消遣,都会想到去看一场电影。不过近几年随着其他娱乐项目的多样化,年轻人进入影院的频次确实降低了,剧本杀、电竞、游戏等等娱乐方式正在取代电影院的社交地位,在我的观察里,未来5年或10年后,95后、00后的主流观影人群变少了怎么办?这才是我担心的电影院危机所在。
所以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影院的空间里做文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影院,影院人要想办法让电影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避免电影院变成假日经济。
时代周报:那么在影院技术层面,近年来都有什么突破?未来又应该如何提升完善?
张海燕:我们看到,电影十四五规划中,不仅要求整体推动院线发展,更重视推进数字影院技术自主创新,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体系。
但国内影院在放映技术上还有壁垒,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卡脖子”现象。
国内影院这几年放映技术开始走向世界前列,比如巨幕、激光放映、3D立体放映系统、全景声等影院技术系统不断被打造出来,但还有很多前沿性以及关键性的技术需要持续探索。
除了放映技术创新和提升,还有更为关键的是影院需要重视观众对于线下观影的体验感。
我们已经在LED高分辨率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也有更深层次的声音技术,但随着未来技术继续演进,人们对于这种技术带来的体验感就会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上,我们如何能够做到不断提高观众的体验感、新鲜感、科技感?保证影院的可看性、可观性和社交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并进一步提升完善的。
时代周报: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影院,势必要升级电影消费模式。你认为影院如何才能通过消费模式创新升级,从而达到整体综合收入的提升?
张海燕:影院的消费模式创新其实有很多难点。
比如,现在看电影,标配是什么?大多数人第一想到的是爆米花和可乐。影院要让观众改变这种惯性的消费模式是很难的,但是我觉得未来影院可以实行分众化,年轻的群体可以提供爆米花和可乐,对于需要养生的人群,影院可以提供一些相对低脂、无糖的健康产品。
同时,影院需要抓住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思维,思考如何促使这类消费人群愿意在影院进行额外消费。
事实上,如今很多影院的经营出现明显困境,大家都是“三板斧”,票房、卖品以及非票收入,但其实还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将影院的营收变得更加的多元和丰富。
这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整合营销的能力。影院需要利用当下流行的手段,比如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手段,向更多的消费群体传递影院的有效信息,提高消费者对观影的粘性。
同时,影院也需要去拓宽合作的渠道,通过非电影类的营销,跳出“三板斧”的传统思维,做院线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影院,它只是一个平台和一个载体,应该把影院所带来的群体作为营销的对象,那么就有了更多的连接,也有更多的资源能够整合,从而提升影院的收入。
摆脱低效的同质化竞争
时代周报:相关数据表明,全国电影院线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但影院发展似乎还是难以彻底摆脱同质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突破点在哪里?
张海燕:同质化是现在院线影院发展最深层次问题,这是一种低效率的竞争。
《电影“十四五”规划》指出了适合院线高质量发展的一条路径,比如推动片方与发行方的协商定价机制、推动分区域发行分线发行模式等,这些都会促进院线与院线之间的兼并重组,从而提升院线竞争的质量。
比如,一公里的范围内有10家影院,如果实行分区域、分线发行,这10家影院都可以放不同的电影,这就能够解决低质的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发行,以合理化的资源分配获得更高的票房价值。
这是将电影的发行精准化,最大程度上不去浪费任何资源。
时代周报:分区域、分线发行能避免现在档期扎推的问题吗?
张海燕:没错。目前,国内一年产出故事片大约在部左右,但能够真正上院线的,只有~部,甚至这几年还达不到这个数,这当中有非常多的影片未能在大银幕和观众见面。
强档期排片也是一样的。不上热点档期,票房没有保证,上了热点档期,部分影片排片可能被挤下来,硬碰硬同样心里没底。
深层次来讲,就是因为目前未能建立起一个分区域、分线发行的机制,所有影片只能放在一个全国的“篮子”里去竞争,这其中可能有部分区域是属于无效发行。
比如说,广东区域的粤语影片产出最多,如果能够做到分区域发行一些粤语片,一些体量较小、成本仅为千万级别或百万级别的,它不需要争取全国发行,可能在广东发行一个月就可以挣回成本了。
将有限的发行经费,投入到精准的发行中去,才能实现更高的票房价值。
(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旗下影院)
时代周报:电影“十四五规划”还提到关于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支持院线公司并购重组,推动资产联结型院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何看待这项规划?对于院线发展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张海燕:资产联结型院线是趋势和方向,院线必须要和加盟影院进行资产联结,才能够真正做到院线旗下的影院统一经营,从而达到统一发展。
所以我认为,资产联结型院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院线没有进行资产连接联结,管理只会不断弱化。特别是现在加盟型院线,相互之间抢夺影院的现象已经十分激烈。
这种竞争背后,有些加盟型院线会自动降低加盟费,甚至不收取加盟费。这种情况下,院线对于影院的服务肯定越来越少,或者甚至等于没有,最后很可能只剩下简单供片与结算的功能。长期下来是在逐渐消减院线的作用,院线对影院的管理职能明显弱化。
但资产联结型院线有一定难度,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都要看经营的实际情况来改革。未来,有实力的院线更可能实现资产联结的转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