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梦想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张海燕,中共党员,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一名服装专业课教师,也是深耕特殊教育一线20年的老班主任。她的学生是一群双耳失聪的职专孩子,他们仿佛是折翼的天使,而她就是那个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是济南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为视障、听障儿童和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张海燕担任中等职业教育学段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和义务教育学段劳动技术教学任务。工作21年来,她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带领学生刻苦钻研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技术,用职业技能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听障孩子的人生梦想。年,张海燕获“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济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讲好教育故事,
做听障学生的知心人
听力障碍,限制了这些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张海燕回想起年9月刚刚踏上特殊教育中心的班主任岗位时,她自认为很得体地向学生讲授着中职学生的应知应会,没想到,这仿佛只是她一个人的“表演”——学生们全程没有任何回应,他们只是冷冷地打量着她,仿佛她讲的课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这难道是他们给我的下马威吗?还是习惯性地躲避、不屑或者抗拒?”张海燕既生气又着急:“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假如我被关在他们的心门之外,我该如何影响他们?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呢?”回到办公室,张海燕的心里五味杂陈,忍不住趴在办公桌上哭了。一个女生跑进来,关切地摇晃着张海燕的肩膀:“老师,您为什么哭?您讲的那些,我们是真的不太懂什么意思……”因为着急,这女生的手语有些慌乱。看着这位女生疑惑却充满关切的眼神,张海燕陷入了沉思:虽然他们听力缺失,但他们同样有着热血的青春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啊!学生们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理解力有限,那我就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耐心,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去!
张海燕发现,学生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她的出身,她的学业,她的家庭,她的爱情等,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张海燕常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们讲自己的故事。故事里有欢乐,也有哀愁。一双双真诚的眼睛热切地与她对视,还不时地提出小疑问。有时候,讲到难过处,学生们也跟着她流下泪水。她告诉学生们:“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成长路上,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挫折。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啊,你们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节那天,张海燕收到一张纸条:“亲爱的张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悄悄地告诉您,您可真像我的姐姐!您就是我的太阳,永远都是!”满满的幸福感涌上心头,那时那刻,张海燕清晰地感觉到心与心的呼应。学生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让她想起汪国真的那句诗:“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尝到了讲故事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甜头,张海燕备受鼓舞。她把自己最喜欢的藏书都搬进了教室的书架上。每天午间,她和学生们促膝而谈。她给学生们讲林清玄笔下各类小人物的故事,启发学生们要用最大的善意去对待整个世界;她给学生们讲每天能看到洛杉矶4点钟太阳的NBA篮球运动员科比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只有靠勤勉才能成就自己;她给学生们讲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生命舞者廖智,告诉他们要在受挫时选择坚强;她给学生们讲抗疫英雄钟南山的故事,勉励他们要有社会担当;她给学生们讲朱彦夫讲张海迪,学生们渐渐懂得,残障,只能限制他们的一部分生理机能,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他们同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就这样,张海燕精心选择教育故事,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学生,学生们听得明白、悟得深刻,收到了神奇的教育效果。
由于听力丧失,听障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相比健全学生是偏低的。社交能力也是他们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步伐。张海燕又尝试着实施社交故事教育法。她精心设计社交情境,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出发,多方收集学生资料,依据学生生理特点、能力、兴趣,用心撰写社交故事的细节。她注重使用正向积极的语言、选择适合的手语,从而正确表达主题意思,并根据教育实践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常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一件社交小事,张海燕却需要用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构思和编写成完整、恰当的社交故事教案。然而,也正是因为她一丝不苟、不轻言放弃,才促成了学生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
有一年在秋季开学初的常规体检中,张海燕被告知甲状腺有结节须立刻手术。她央求医生:“能不能等到寒假再做?”医生生气了:“什么工作比你的身体还重要?”当医生得知她是一群即将毕业实习的聋哑学生的班主任时,沉默了一会后提笔在星期天为她加了一台手术:“手术不能拖!周末做吧,能少耽误你一天上班的时间。”实习前的学生容易浮躁,张海燕心里挂着学生们。周五下班前交代好工作,她故作轻松地跟学生们说:“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