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看一位学生面熟,打听姓名后以为认错

年7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前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加学校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期间,每天都有一位女学生,负责给在主席台上就座的周恩来等人倒水。

这一天,这位女生又出现在周总理面前,往他的杯子里倒水。突然,周总理似乎发现了什么,他认真地看了这位学生几眼,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周恩来

接着,周恩来向身边的人问道:“这孩子叫什么?”当得知那名女生姓贝后,周总理便没有再说什么,心想是自己认错人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这位姓贝的女学生,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要不要走上前去,告诉周总理自己的身份?

原来,周恩来的直觉很准确:这位学生的家世不一般,她的父母更是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有着不解之缘……

那么,这位女学生究竟是什么人?她为什么没有向总理坦承自己的身份?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还再见过周恩来吗?

周恩来的一位秘书

时间回到2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由周恩来担任书记。年5月重庆大轰炸之后,南方局驻地从机房街迁往红岩。

后来,南方局里出现了一位新面孔。他三十出头,之前在李克农手下工作。现在,这位名叫龙潜的新人,成为了周恩来的机要秘书。

虽然龙潜年龄不大,革命经历可不算短。年,时年20岁,正在上海读大学的他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并在两年后加入共青团。

可也就在那一年,年轻的龙潜遭遇了革命生涯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那一天,龙潜等人在一个小剧场里举行秘密会议。突然,外面出现一阵声响,原来是大批军警赶了过来,将剧场团团包围了起来。

看这架势,是有人进行了告密。按理来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事经常上演。对于经验丰富的革命同志来说,总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出现危险后怎么逃离。

很明显,龙潜等人的革命经验还不够丰富,选择的这个小剧场只有两个出口,现在已经全被军警堵住了,想逃可太难了。

就这样,当天参加这场会议的人,几乎全部被逮捕。龙潜被关押在南京军人监狱,失去了自由。

龙潜

然而,这次重大挫折,并没有击垮龙潜的革命斗志。虽然身陷囹圄,他依然秉持信念,坚持斗争。年2月,龙潜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直到几年之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龙潜也终于重获自由。他先是前往延安,在那里先后担任陕北公学人事部科长、中共中央长江局党训班主任,后来又出任新四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和新四军驻湘办事处指导员。

而现在,龙潜来到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成为了周恩来的机要秘书,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邓颖超称赞的一位女同志

其实,这次前来重庆,龙潜并非孤身一人,而是带着自己的妻子贝海燕一起。毕竟自己已年过三十,有家室很正常。

可事实上,贝海燕并非龙潜的结发妻子。早在龙潜刚刚考入上海的大学时,家里就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

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这种包办婚姻屡见不鲜。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龙潜纵有万般不情愿,也只得无奈屈服。

婚后不久,龙潜便撇下妻子,只身前往上海读书。这样看来,他后来投身革命事业,难保不和这桩婚事有关系。

参加革命活动后,龙潜与妻子越发聚少离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获自由的他在武汉期间,认识了贝海燕。

此时的贝海燕,也正在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的童年颇为不幸,6岁时跟随外婆来到上海后,就进入了卷烟厂做童工。当同龄人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她只能在工厂里辛勤工作维持生计。

如此艰难的生活,不仅磨练了贝海燕的意志,也让她更容易接受革命思想。进入30年代后,贝海燕加入共青团;抗战全面爆发后,她又只身来到武汉,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其实,“贝海燕”并非这名革命女子的本名。她是在参加革命后,因为崇拜苏联作家高尔基名作《海燕》里的形象,而将名字改成贝海燕。

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贝海燕和龙潜在武汉经人介绍相识后,不久便结了婚。而直到两人成婚后,贝海燕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丈夫之前还有过一段婚姻……

在龙潜心里,自己对原配妻子没什么感情,对包办婚姻这种形式,更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已经有好些年,没有与对方见过面了。

而这位无名女子,因为失去了丈夫的依靠,已经在前些年带着两人的儿子,被龙潜的哥哥从家里赶了出来。对于此事,龙潜也有所耳闻。

眼看自己和年幼的孩子就要陷入绝境,这名坚强的母亲挺身而出。她依靠织布的活计,养活了自己和儿子。不仅如此,她还省吃俭用,向当时还在坐牢的龙潜寄钱。龙潜收到钱后,立即交给了监狱里的地下党组织。而这些钱,则被用来买通看守与外界进行通讯,或是给生病的狱友买药治病。

龙潜出狱后,便没有再与原配妻子联系。可当周恩来得知此事后,对此十分重视。他通过地下党组织,辗转联系上了那位女子。

当时,龙潜和发妻的儿子已经十一二岁了,那名女子便提出,希望能让孩子去上学。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这对母子从四川来到延安,生活一下有了着落。因此,他们对周恩来充满感激。

而这一边,已为人妇的贝海燕,结识了当时同在武汉的邓颖超。在邓颖超参加对外活动时,心灵手巧的贝海燕经常帮她做衣服、改衣服。久而久之,邓颖超对这位后辈越发赏识起来,还将自己一条心爱的裙子送给了她。

邓颖超

收到这份贵重的礼物后,贝海燕十分高兴。这条裙子她舍不得穿,一直珍藏着。在后来多地辗转的日子里,贝海燕一直将其带在身边。

与龙潜结婚后,贝海燕跟随丈夫先后前往多地居住。在重庆期间,贝海燕怀上了一个孩子。不久,她只身前往了延安。

这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比较困难。为了渡过这一难关,中共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精兵简政的方针,将一批怀孕和带着幼儿的女同志进行了精简,让她们住进招待所。这其中,便有贝海燕。

很快,邓颖超又发出了一个号召:那些有知识有经验的母亲们,可以去当保育员,来帮助照顾小孩子们,以使他们的母亲可以安心工作。

这个号召提出后,许多女同志都很不愿意。原因很简单:要是去当保育员,自己就不属于干部,而变成工人了。

而与别人不同,贝海燕积极响应了邓颖超这一号召,前往当地保育院做了一名阿姨。据说,当时心甘情愿做这个的,只有她一个人。

因此,邓颖超对贝海燕此举非常赞赏,当场便表扬了她。

而当龙潜从重庆返回延安,进行工作汇报时,意外得知了此事。对此,身为丈夫的他,感到非常不高兴。

邓颖超得知龙潜的态度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他人介入这对夫妻最终离婚

年,龙潜和贝海燕的儿子出生;年,两人又有了一个女儿,取名贝璐瑛。

龙潜一家(怀中抱着的是贝璐瑛)

抗日战争结束后,龙潜出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第二室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了湖南省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湖南大学党组书记、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等职务。

龙潜担任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教务长时,贝海燕也进入那里工作。因为她平时喜欢唱歌,还曾指挥过大合唱,排过歌剧《赤叶河》,便成为了学校文工团班的班主任。

可在那里干了没多久后,贝海燕觉得自己文化程度比较低,不太适合在大学工作,便主动提出请求,希望去基层、特别是厂矿里工作。

就这样,组织上将贝海燕调到了长沙裕湘纱厂,担任那里的党委书记。工人出身的她,在那里可谓如鱼得水,干得很有劲头。

然而,一场家庭变故,就在此时悄悄发生了。学校文工团班里,有一位女学员与龙潜产生了感情,上演了一段相差26岁的不伦之恋。

不久后,被感情冲昏头脑的龙潜,开始闹起了离婚。随着事态的扩大,组织上也得知了这一情况。他们找到了龙潜,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不仅如此,当时湖南省委还作了一个决议,称龙潜产生了资产阶级思想,对此要进行批判。

这样一来,龙潜婚还没离成,名声先臭了。他觉得自己在湖南是呆不下去了,便提出了调动工作的要求。组织上经过考虑,将他调往广东,担任华南分局的副秘书长。

原来只是感情方面的事,现在还影响了其中一方的事业,两人的裂痕不可避免地又加深了。终于,年两人办理离婚,结束了近20年的夫妻关系。

就在龙潜觉得整件事终于告一段落之时,他万万没想到,老上级周总理居然就这场风波,对他再次进行了批评。思来想去,龙潜觉得一定是贝海燕背后告状,才让自己吃了亏。

龙潜

为此,不甘心的他向前妻写了一封信,承认自己做得不好辜负了她;但接着又表示,明明双方是协议离婚,你为什么还要向周总理告状?

贝海燕收到这封信后,感到非常奇怪:自己虽然对龙潜很不满,但也并没有向总理告过状啊……

后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龙潜与结发妻子所生的儿子得知此事后,向周总理写信告发的。看来,对自己这位父亲,虽然过去了多年,他还是没有释怀。

龙潜和贝海燕离婚后,贝璐瑛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年,上高中的她于暑假期间前往北京,看望自己的父亲。

一天晚上,龙潜带着贝璐瑛在看演出。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也出现在现场。这是贝璐瑛第一次亲眼看到周总理,心情非常激动。

演出结束后退场时,邓颖超看到了龙潜,便过来打了招呼。当龙潜向她介绍自己女儿时,原本和蔼可亲的邓颖超突然沉下了脸,对贝璐瑛说:“你妈妈贝海燕是上海工人,是个坚定的革命者,是个非常好的干部!你要好好向你妈妈学习!”

贝璐瑛本想告诉邓颖超,自己就是跟着妈妈的,但一看父亲尴尬的神色,又不忍心说出口。等邓颖超离开后,龙潜便拉着女儿匆匆离开,可能是不想再碰到周总理,让场面更加尴尬。

而当贝璐瑛将邓颖超那番话告诉母亲后,贝海燕感动得泪流满面……

未告知总理自己身份留下终身遗憾

年,贝璐瑛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而这所大学,正是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进行创办的。

周恩来

年7月,周恩来连续几次来到北二外,并参加了学校召开的会议。而此时的贝璐瑛,则在主席台上,负责给各位首长倒水。

当给周总理第一次倒水时,内心激动不已的贝璐瑛一不小心,将水倒在了杯子外面。正在她手足无措之际,总理慈祥地笑了笑,拍了拍她的肩膀。贝璐瑛这才镇定下来,平复了心情。

后来的一天,当贝璐瑛又给周总理倒水时,总理突然发现了什么,对眼前的女学生仔细打量起来,随即陷入了思索之中……

贝璐瑛注意到后,内心不禁泛起波澜:早就听说总理记忆力惊人,他莫不是看出我长得像父亲……

就在这时,周恩来向身边的人问道:“这孩子叫什么?”在得到回答后,他便不再说话,心里的疑虑就这样消失了。

而一旁的贝璐瑛,多么想上前告诉总理,自己就是龙潜的女儿。可从小到大,一直被告知不要随意透露父母身份的她,最终还是忍住了。

当时的贝璐瑛不会知道,这一忍,竟让自己永远失去了和周总理说话的机会……

进入70年代后,贝璐瑛同很多人一样,不时听到周总理身体状况不佳的消息,内心颇为担忧。

年国庆招待会上,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贝璐瑛,为一位来华访问的美国友人担任翻译。

这场招待会开始前,几乎所有人都在关心一件事:据传病情已经恶化的周总理,到底会不会现身。

于是,当周恩来真的出现在现场时,人们不禁喜出望外,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周恩来在国庆招待会上

而激动万分的贝璐瑛,也顾不上外交礼仪,直接站到了椅子上,只为能把总理看得更真切一些……

这是贝璐瑛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也是很多中国人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看到周总理。

年,贝璐瑛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理工学院学习。在一门英语对话课的期中考试上,学生们被要求进行语言表演。

贝璐瑛选择朗诵一首美国诗歌,可教授听了,觉得她的朗诵缺乏感情,便建议贝璐瑛朗诵一首中国诗歌。

贝璐瑛当即决定,朗诵一首纪念周总理的诗。她先向教授讲述了周总理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又将诗的内容介绍了一遍,然后正式开始朗诵。

没想到的是,贝璐瑛刚刚朗诵了几句,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有好几次,她都哽咽失声,几乎难以为继……

当贝璐瑛朗诵完毕后,听不懂汉语的教授,也被这位学生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认真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朗诵、最好的朗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