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岁指挥家郑小瑛带着交响诗篇土楼回
郑小瑛指挥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罗维摄当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走进灯光柔和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一袭黑衣、满头银发,步履稳健、精神矍铄,很难想象她已经92岁了。4月16日晚,郑小瑛携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参加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再次奏响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本场音乐会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旅局、厦门市文联主办。交响乐善于传达能启迪人们情感的精神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一部表现客家人奋斗、生存、发展、性格等综合性元素的壮丽史诗篇章。作品由“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构成,用音乐语言生动展现了从中原迁徙到闽西的客家人团结互助、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的艰辛历程,形象地表达了客家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该剧由作曲家刘湲创作,在郑小瑛的策划推动下,于年首演,次年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唯一金奖。20多年来,郑小瑛将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带到12个国家,演出70多场,此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是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第76场演出。回想起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郑小瑛说,“我印象中偏僻贫穷的农村少有文化,而在客家人聚居地,那么多的土楼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对于自己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珍惜,在那么艰难的生活条件下还不忘努力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于是郑小瑛想创作一部交响乐作品,“交响乐不善于讲故事,但是善于传达能启迪人们情感的精神”。20年前,当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创作完成并在福建龙岩体育馆首演时,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他们中不乏交响乐爱好者,但大部分可能连音乐爱好者都算不上。“他们安静地听完了这部时长40分钟的作品,而且中间有些片段让他们激动地流下热泪。我很感动,我觉得一部新的交响乐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内心的回应很难得。”之后除了在大中城市演出,郑小瑛还带着这部作品走进了福建的几十个县城,“作为指挥家,我有责任去发现优秀的作品,然后推广它,尤其要在大多数人不太理解交响乐价值的环境中去推动它,让更多观众听到,虽然有时候困难重重,但这是我的一份责任”。“关公面前耍大刀”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一部极具民族意蕴的作品。在第二乐章“海上之舟”中,加入了有着浓厚地域特色的客家山歌,由福建永定客家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传承人张冬梅演唱;树叶吹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邱少春则在第三乐章“土楼夜语”中为观众带来了一曲表达哀婉思念的树叶吹奏。当西方交响乐的形式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品便更具生命力。“我们的作品将会是西方交响乐的种子撒在东方土地上开出来的一朵奇葩。”郑小瑛有这个自信。年,郑小瑛携厦门爱乐乐团带着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来到柏林爱乐音乐厅演出。“出发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我说我们要到‘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因为德国是贝多芬的故乡,那里有耳朵最挑剔的观众。”而郑小瑛有勇气更有自信,“演出很成功,结束后演员们兴奋地说,郑老师,我们‘攻克柏林’了。我们需要让西方观众了解我们在交响乐上的发展与进步”。交响诗篇《土楼回响》除在其中加入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外,还有一个亮点——交响乐结尾,按照作曲家的要求,需要当地的民众合唱团加入,一起跟台上的乐队互动,唱起那首淳朴的客家山歌“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4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就邀请到来自中国国航合唱团、北京卡林卡合唱团、北京海燕合唱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合唱团,这4支合唱团约人临时组成北京“土楼”爱乐合唱团,成为该作品国内巡演历史上的最庞大阵容,以恢弘的气势呈现了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最后,乐队演奏员也放下乐器齐声同唱,表现了团结一心、合力拼搏的中国精神、时代精神,现场氛围高涨,震撼人心。郑小瑛说:“很多时候,我们用半生不熟的德文演唱《欢乐颂》,而当我们带着这部作品到国外演出的时候,外国的合唱团也需要用中国方言唱响那首客家山歌。他们也许不太能够确切地理解歌词的意思,但是生怕背不下来,把歌词写在了手上。他们很认真、很开心地跟我们一起歌唱,这种在音乐交流中产生的感情上的共鸣,我想是最难忘记的。”从“和者甚寡”到“和者日众”当晚音乐会中,青年指挥家夏小汤还为观众带来了取材于漳厦金战役的交响乐《安岐随想》,该部作品由开场配乐诗朗诵《永生的眼神》,以及《序》、第一乐章《鏖战》、第二乐章《日记》、第三乐章《永生》4部分组成,作品为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而作,也为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及祖国统一而献身的人们而作。值得一提的是,夏小汤自16岁起跟随著名指挥家俞峰学习交响乐指挥,而俞峰又是郑小瑛的学生。郑小瑛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多位杰出指挥人才,如吴灵芬、陈佐湟、吕嘉等如今都已是乐坛名家。除艺术的薪火相传外,郑小瑛在如何提升大众对于交响乐的认知上花了很大心思。当天演出过程中,郑小瑛在每个乐章演奏前都会从情感表达、演奏乐器等方面为现场观众进行导赏,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观众随着她的讲解频频点头。记者了解到,这是郑小瑛一贯的风格,她希望用自己哪怕几分钟的讲解,让观众更好地走近交响乐。就在此次演出的前一天,她还专门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一场关于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公益讲座。郑小瑛说,虽然中国交响乐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面临着各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让交响乐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普及,依然任重道远。她自己也一直以提升大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与艺术修养为己任,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共享音乐的魅力,她永远充满热情。而这与郑小瑛早年的经历分不开,她19岁参加革命,在文工团里受到了最初的党的教育,“‘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观影响并引导了我大半生。”郑小瑛动情地说。为此郑小瑛不停地实践着,面对新生事物,勇敢“尝新”,创新形式让交响乐离人民大众越来越近。去年,郑小瑛在抖音上开设“郑小瑛工作室”,还在
上一篇文章: 片场手记两个小孔子,一样不简单齐鲁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