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艺阁文化海晏河清尊前世
有件文物,它的身份有些特殊,而且还带有些许传奇色彩。本有一对,一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尊流亡海外,历经辗转,回到国内,以1千万人民币为私人购得,此后下落不明。70年代某刊物曾登载此尊图片,并注明为西洋楼海晏堂遗物。其流散始末,今未考其详。
制成于乾隆盛世
这件文物便是——《海晏河清尊》,制成于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全称《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是景德镇官窑为当年圆明园内海晏堂特制贡品。寓意海晏河清,四海升平。
尊身高31.3cm,口径25.1cm,通体施霁蓝釉。
尊身左右饰白釉海燕双耳,形状极其生动。外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它的工艺水平无论是胎料,底釉,烧制,着色,上彩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海晏河清尊》·缘起
图为圆明园·海晏堂
要说《海晏河清尊》的缘起,那必须还得先说一说皇家稀世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西洋楼,乾隆十二年开始筹划。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和传教士蒋友仁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
当圆明园内的西洋楼建好后,乾隆皇帝去参观,他看到眼前这座殿堂气势宏伟、造型别致,龙心大悦,亲自为其取名“海晏堂”(此为清朝时期第一个“海晏堂”)。
“海晏”语出唐代诗人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句子。意思是说,大海风平浪静,黄河由浊而清,比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乾隆皇帝看过海晏堂,十分喜悦,立即下旨要景德镇官窑特别烧制两件瓷尊,陈列在海晏堂内。
然而,这两件瓷尊既要有“海晏河清”的寓意,又要配得上海晏堂的恢弘气势。烧制成什么样子,才能满足乾隆皇帝的条件呢?
大臣们绞尽脑汁画了一些图纸,献给乾隆,但乾隆看过之后都连连摇头。
有一天,乾隆处理完朝政,信不走在河边,看到了水面上低飞的燕子,眼睛一亮,心中忽然想到了什么。便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海晏堂摆放的瓷尊,要施霁青釉,在瓷尊的两边可以做海燕的形状,用作瓷尊的耳。
身边的人都疑惑不解,乾隆神秘一笑,道出了原委。霁青色,象征着着河清,所以给瓷尊施霁青釉,而海燕与“海晏”谐音,这么设计不正好有“海晏河清”的美好寓意吗?于是海晏河清尊的初步设想就这样形成了。
几经周折,两件巧夺天工的霁蓝粉彩海晏河清瓷尊终于出炉了。
在乾隆皇帝五十大寿的当天,督窑官送上了这两件海晏河清尊。满朝文武百官惊叹不已。乾隆皇帝大喜,立即命人将两件瓷尊陈放在圆明园的海晏堂内。
咸丰时期
光阴流逝,自乾隆晚期开始,清朝国势日渐衰微。
清咸丰十年春,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可此时的咸丰皇帝却在圆明园庆祝他的30岁寿辰。
得知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消息后,咸丰皇帝连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这时,朝廷中的一个弄臣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偷偷命人将圆明园里的一尊海晏河清尊,搬到了皇帝上早朝的龙书案上。
第二天,咸丰皇帝上早朝时,发现海晏河清尊摆放在书案上,令他颇为惊讶。这时文臣当中一人出班启奏,说道:“先皇高宗五十寿诞之时,国泰民安,有人献上海晏河清尊。今日此尊神奇到此,定是暗示我朝可以永享安乐,四海升平。”咸丰皇帝一听,顿时心情愉悦,即刻命令圆明园的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而此时英法联军则加紧了军事进攻。咸丰十年八月初,英法联军进逼北京,这时的咸丰皇帝才开始着急。
在大臣的建议下,咸丰皇帝以到承德木兰围场打猎为由,仓皇逃往热河。自此之后,北京城屡遭英法侵略军进攻,圆明园收藏的百万多件中华珍宝或被抢劫或被砸毁,或随着英法联军放的大火付之一炬。那两件海晏河清尊,一件难逃厄运,被带到了海外,而另一件则奇迹般地劫后余生,留在了国内。
慈禧时期
时间流转到光绪年间。
一天,慈禧百无聊赖,决定到中南海的西苑各处走一走。当她来到曾经居住过的仪銮殿时,看到废墟一片,不免有些伤感,因为这曾是她住过的地方。
于是,她不顾国库空虚,决意要在仪銮殿的旧址上重建两层西式洋楼,同样取名“海晏堂”,造型与圆明园“海晏堂”相近,(此为清朝时期,第二个“海晏堂”)专作接见、宴请外国公使夫人、女宾之所。
“海晏堂”内各种建筑的装饰、家具、陈设完全采用西式,只有中国特产景泰蓝、如意、盆景例外。慈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竟命人将乾隆时期烧制的《霁青釉海晏河清瓷尊》移至此堂。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位自命为大总统,又将“海晏堂”改名为“居仁堂”,在此办公和会客。后来,冯国璋、曹锟等军阀都曾先后把此作为眷属的住房。二十世纪50年代,“海晏堂”最终被拆除。
而《霁青釉海晏河清瓷尊》历经辗转,最终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