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形态奇特的夏候鸟扁嘴海雀
生活在北半球的海雀,翅膀的力量稍显薄弱,在空中飞行并非其天赋所长。然而,他们却极其热爱集体主义,常常群体而居。你会发现它们如同山河大海中的兵团战士,齐聚在北方海滨岛屿的悬崖峭壁与陡峭山峰之间,密集的数量形成了壮丽的景观,相互间的距离近到似乎可以一口啄到邻居家的门扉。
位于我国山东省青岛市东海岸线的近海水域分布着一种形态独特且有趣的夏候鸟——扁嘴海雀。他们隶属于鸻形目,海滨科,扁嘴海雀属。从外貌上看,这个物种的身材略显臃肿,背部以黑色调为主,腹部则呈现出纯洁无瑕的白色。飞行时,短小的翅膀和竖直的颈部构成了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尤其是在它们站在水中摇晃双翅、得意地展示白色腹部的那一刻,那身形与跃上水面的企鹅不谋而合,可爱至极。
每逢年底的1月份,这群可爱的小生灵就会从遥远的南海出发,集结成群迁徙到青岛附近的海岛。尽管严寒还未褪去,气候寒冷,草木凋零,但从岸边到岛内的岩洞里,却布满了准备在此繁衍后代的海雀们。此时的海岛仿佛蓬荜生辉,黑漆漆的鸟群让原本单调的环境变得生机勃勃。
白天,你可以看到这些扁嘴海雀三五成群地游荡在广阔的蓝色海洋之中,搜索并吞噬着海中的小型鱼类、各种不同种类的甲壳动物以及一些我们认知之外的海藻作为食物。他们身上的羽毛防水性能出色,肌肉结实有力,在水中游刃有余,尤其善于深度潜水。
实际上,每当他们在水面遭遇人类或者因为惊惧而情绪激动之际,都会迅速潜下水去,展示出这群可怜的小鸟强大的生存本领。即便短暂的潜水时间也能够达到惊人的1分钟之久,离开水面的瞬间则会立刻加速扑向天空。他们双翅短小,身体沉重,飞行时需要飞速扇动翅膀,头颈前伸,给人以奋力向前冲刺的感觉。
夜晚降临之时,扁嘴海雀回归到全天最为活跃的岛上岩洞里休息,以此来恢复白天在大海中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惫。这里在夜间的时候反倒成为了最喧嚣的场所,开始进入繁殖周期的扁嘴海雀会在这样的时刻不停地吹响其独特的短笛般的清脆鸣叫声,这些声音在宁静的海岛之上谱写出一首又一首生命之歌。
在扁嘴海雀的社会行为中,他们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原则进行结婚,并在整个交配过程中如影随形。他们的"新房"往往会选择僻静的岩洞。
在早春时节(2月),雌鸟会产下两个圆圆的,充满希望的蛋,而雄鸟则会承担起其中一半的孵化工作。这些珍惜的爱情结晶使这对夫妻表现出强烈的恋巢本能,日夜交替守护着这份期待中的生命。因此,即使人们小心地靠近他们并且尝试将父母鸟抱起来,亲鸟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或发出惊恐的叫声。被轻轻放下并回到原处之后,它们马上会重新投入到孵化自己的卵的任务中,好像对此过程完全置身事外。经过大约40多个令人屏息的昼夜之后,雏鸟终于破壳而出。刚出生的它们已经长大成人,眼睛闪耀着光芒,覆盖着柔软的绒毛,活动自由自在。
雏鸟破壳后的第二个晚上,这对团结待命的父母会带领他们,本能般地奔向海边。在他们迈进大海的一刹那,他们像深海鱼儿找到归宿,转瞬间消失在茫茫海浪之中。从此以后,幼鸟便跟随父母在海洋深处四处漂流,寻找生活,全力成长。等到八个月大的时候,小鸟身上的羽毛丰满,具备了飞翔的能力,他们便跟随家族一起南迁,到我们中国大陆的台湾、福建等地的沿海地区过冬。
位于我国沿海地带的扁嘴海雀,广泛分布于我们美丽的家园,然而它们的出生地却极其稀有的集中在青岛沿海的那几个宁静而神秘的岛屿上!尤其是那个名为大公岛的地方,总面积只有0.14平方公里,且布满了充满生命力的海鸟,有千百对在此处眷恋繁衍生息,让这个小世界被赋予“鸟岛”的美名。岛上怪石嶙峋、洞穴堆积密布,天敌人迹罕见,再加上环境清新无污染,自然成为了扁嘴海雀及其他各类海洋飞鸟们的理想家园和繁殖地。
扁嘴海雀作为一种典型的海洋鸟种,承载着海洋生态系统的重任,为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仅看它们捕食的品种,多数是患有疾病或体质虚弱的鱼类和虾蟹。扁嘴海雀无私的工作,清除这些病源,避免病毒在鱼虾群中肆意传播,从而维护了鱼虾族群的健康。在这样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珍视它们的繁殖地,以确保这类重要的鸟能够继续繁衍下去。
接下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有关海鸟的有趣知识吧!海鸟是那些拥有卓越适应能力的鸟儿,其生活习性与我们常见的陆生鸟类截然不同。全球范围内海鸟的种类繁多,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记录的海鸟种类就达到了惊人的种,例如著名的海燕、黑脚信天翁、红喉潜鸟、小军舰鸟、白鹭、海雀以及海鸥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