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清朝皇帝爱吃燕窝,却不知明朝皇帝也

文献中记载,崇祯皇帝勤政而且生活简朴,却有一个比较奢侈的爱好,就是喜欢喝燕窝羹。但崇祯皇帝似乎没有后来清朝皇帝们喝得那么频繁,那么精致,只是“嗜燕窝羹,膳夫煮就羹汤,先呈所司尝,递尝五六人,参酌咸淡,方进御”。燕窝作为一种菜肴在文献中被提及,比较早的是明代陈懋仁的《泉南杂记》中的一段记载,提到当时的燕窝是产于福建的远海:“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群飞近沙泥有石处”。这种金丝燕所筑的巢穴,色洁洁白,有补虚损的功效:“如风蚕丝,坚洁而白,食之补虚损、已劳痢。故此燕食之,肉化而筋不化,并津液呕出,结为小窝,附石上。久之,与小雏鼓翼而飞。海人依时拾取,故曰‘燕窝’也”。明代万历年间,屠本畯写的《闽中海错疏》中也提到燕窝,说法如下:“燕窝,相传冬月燕子衔小鱼入海岛洞中垒窝,明岁春初,燕弃窝去,人往取之”。书中又说:“海燕大如鸠,春回,巢于古岩危壁,茸垒乃白海菜也。岛夷伺其秋去,以修竿执取而鬻之,谓之‘海燕窝’,随舶至广,贵家宴品珍之,其价翔矣”。这里说的“海错”,是海鲜的通称,错,即杂。早在南朝时就有“秋禽夏卵”、“山毛海错”的说法。陈懋仁、屠本畯对燕窝的描述客观真实,因为有市场的需求,人们才会攀上危岩,摘取燕窝。而所谓的“贵家宴品珍之”,在当时还仅限于闽、广一带。记述明末清初世事的《阅世编》一书,也提到了燕窝,与附子、肉桂等中药材并列。作者叶梦珠说他年幼时,一斤燕窝只卖八钱银子,价格极低,食用的人也不多。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价格略涨,也还不太贵。以后竟然卖到四两银子一斤,价钱昂贵,燕窝也成了佳肴,“非大宾严席,不轻用矣”。明代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中提到一种燕窝菜,与石耳、海丝菜、麻姑、干蕈等并列。这种燕窝菜应该和《格致镜原》中提到的“燕窝菜”相同,是指海燕拾取海上草蔬,用以结巢。海燕离开之后,被人取来煮食。据说味道芳香脆美,在百蔬之上。有人提到,在《金瓶梅词话》的五十五回中,有这样一句:“……都是珍馐美味,燕窝鱼翅,绝好下饭。只是没有龙肝凤髓。”食用鲨鱼翅的历史一定比食用燕窝的历史长一些,在明代晚期,这两种食材都能见到,但把它们并列在一起,似乎属于清朝人才有的习惯。于左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3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