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读书一份不如舍弃的书单其中有没有
读书真的重要吗?
其实,心中答案并不唯一。
但是,说出的答案往往一致——重要!
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前些时日在《大宋宫词》和刘娥谈着恋爱的宋真宗赵恒曾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因为,那个暮年还帮皇帝惦记着北定中原的陆放翁曾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因为,那个曾在伦敦的剧场里奋笔疾书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知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因为,那个深情讴歌海燕的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因为,……
类似于这样的名人名言实在太多太多。然而,笔者认为最经典的,还是孔子说的那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愉悦,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内驱力。如果,读一本书使你痛苦万分,那为什么要继续呢?就像孔子的学生子路怼老师说的“何必读书”。
当然,子路的本意并不仅仅局限于“读书”,而是更广义的“为学”途径。
不过,就读书一事,有些书确实“何必”去读!
一位长者说,这世上有万卷好书、千般经典,你何必揪着一本自己读不下去的、被冠以“经典”名头的书不放呢?
读书之路,和人生一样,并非都是坦途,我们总会被一些“名著”绊住,从而对阅读生出一些黯然。
对于这些书目,与其用“毅力”“坚持”“磨砺”鞭策自己,不如直接放弃。用省下的时间,去选择更适合的读物。(仅指课外读物,而且从事文学研究者亦不在此列)
在笔者浅薄的读书生涯中,大概受过这么些个名著的“折磨”。列在此处,也不怕见笑于大方之家,与各位做一番“何必读书”的交流。
01《红楼梦》
要从“四大名著”中选一部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那无疑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了。
仅从“故事”而言,《红楼梦》剧情推进慢、包袱皮又厚,没有一定文史积淀读起来,读起来非常艰涩。
02《三国演义》
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前期剧情行进较慢,这样很容易劝退“撑不过三集”的读者。又因“尊刘贬曹”的基调,后期剧情推进乏力,让难以让感情上靠近刘备集团的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曹操被重新“发现”的当下,《三国演义》有可能成为“四大名著”的垫底作品。想了解三国的历史,买一本有译文的《三国志》也未尝不可。
03《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以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反映从到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不可否认,《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史诗巨著。但也因此,使得对俄国历史和风土人情不甚了解的读者,与其存在一定的隔膜。
文字的力量,有时并不能跨越时空。尤其是涉及最平凡的生活的琐碎,温情的、幽默的……共情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04《追忆似水年华》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创作的《追忆似水年华》,以“我”(马塞尔)为叙述主体,但其实没有所谓的故事主人公。因为,作者并不在意去讲一个“故事”。
它注重的是“我”处在何种情境之下的感受,而感受有时又并不和情境相匹配。有着散文的笔法,极具个人风格。
05《尤利西斯》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共三部分十八章,却只写了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年6月16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2点钟一天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
可见其琐碎与荒诞。描述缠绵、繁复得如同每个人一天中的18个小时走过的分分秒秒。
三位主人公——斯蒂芬·德迪勒斯、利奥波德·布卢姆及其妻子摩莉,都是城市中最普通的人,而他们共同存在在一本以罗马神话英雄尤利西斯命名的作品中。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电影《停车》。我看《尤利西斯》和看《停车》,有着相似感受。
06《阿特拉斯耸耸肩》
俄裔美籍小说家安·兰德创作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据说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后恶评如潮但荣登畅销书榜首。
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擎天巨神,属于泰坦神族,后被宙斯降罪用双肩支撑苍天。想象一下,他如果耸耸肩,会怎么样?
可能和水神共工撞断天柱的后果从差不多。
小说是以女性视角写就的。以女主达格妮为代表的阿特拉斯们创造了价值,却反被受着她们所创造的价值好处的人们排挤。小说从现实出发,深刻探讨了利己主义的道德性。
——这6部作品的共同点是篇幅都很长,而且戏剧冲突在如今的读者看来不是很强烈。当然,“难”看的书并不只有这6部。只是这6部所带来的艰难较为深刻。
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阅读资源很多;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经典太多,目不暇接。所以,我们读书就更不能因“名”而读。
名著读不下去,丢人吗?读书为己,开心就行。
最后,阅读之路上,你遇到的“绊脚石”有这几部作品吗?或者,曾经绊住你的又是哪部作品呢?
-end-
(文中所用配图皆来自网络,侵删)
阅读之路:
马尔克斯:由“死”出发,叙述“生”的故事
川岛江利子:当恶意在身边,你不犯人,也会为人所伤
卷帙浩繁的《史记》,这14篇值得一读再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