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三尺讲台上用生命放歌极目新闻
楚天都市报记者满达发自上海
她可能算是“网红教师”的开山鼻祖。早在42年前,她就亮相上海电视台,向全市直播公开课《海燕》,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得全城收看。
她是基础教育界的改革先锋。从年的“教文育人”,到年的“弘扬人文”,她两次提出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都在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站上讲台,就是用生命在歌唱。”她从教一生,著书立说余万字,上了超过余节公开课,却谦虚地说自己“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
金秋九月,她作为全国唯一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90岁的于漪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
人物档案
于漪,女,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今年9月29日,获颁“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站上讲台,就是用生命歌唱”
于漪曾说,自己生长于风雨如磐的年代。
年卢沟桥事变后,于漪就读的江苏镇江薛家巷小学即将解散。一天下午,当音乐老师眼含泪水,激动地教大家演唱《苏武牧羊》,并一句句解释歌词,8岁的于漪心中第一次闯进了“祖国”“气节”这些字眼,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震动。
战火纷飞,于漪随家人辗转逃难,她先后在上海、苏州和镇江等地求学。尽管求学艰难,她却在书中找到了乐趣。
年夏,于漪从1.2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复旦大学录取的名新生之一。在复旦大学,于漪扎进了烟波浩渺的知识海洋,受教于诸多学识渊博的教授。
年夏,于漪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年初,她被调入创办才五年的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学校缺历史老师,学教育学的于漪接受组织安排,一边努力学习历史知识,一边授课。此后,因为工作需要,她又改行教语文,从此与语文结缘。
那时,学校已改名为上海市杨浦中学,于漪负责教高中二年级。为了补习语文知识,她天天伴着明灯学习到半夜。为了备好一堂课,她常常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对上百篇教材进行独立钻研。下苦功学习,向高明的老师请教,于漪在语文教学上逐渐驾轻就熟。一次机缘巧合下,于漪被上海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发现。在全上海市教学改革气氛浓厚的背景下,于漪也被推上了公开课的行列。
年10月,上海电视台第一次向全市直播中学教师向学生授语文课,于漪接受了这个任务。虽然她此前经历过数百人听课的大场面,但上电视直播还是头一回。准备公开课时,于漪辗转反侧,终于决定教授《海燕》。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带领学生全情投入,于漪的电视公开课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当天回到家中,于漪的爱人对她说:“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
年,于漪被评为上海首批特级教师,她陆陆续续上了近节公开课。授课之余,于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稿件,在语文教育的田野上辛勤耕耘。
“教育不能只谈育分,不谈育人”
于漪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她总是在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从不放弃哪一个学生。
她任课的班级曾有一名女生,性格特别调皮,总在课堂上跟老师唱反调,同学们对她也是避而远之。于漪观察发现,这名同学上课从不迟到,课堂上不与任何同学交谈,有自控能力。于漪努力将课上得情趣横溢,激发她的求知欲。在发现她对国画和生物感兴趣后,于漪约她到家里阅读国画图书,还鼓励她写科学实验作文。慢慢的,这名学生敞开了心扉,跟于漪成了忘年交。
在教学上,于漪从不局限于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她曾说,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有三多三少困扰着自己。第一是眼前的学生看得多,将来建设者的需求考虑得少;第二是知识看得多,能力看得少;第三是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看得少。在教学中,于漪逐渐破除脑子里的“三多三少”,在学科领域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
年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召开的语文教学座谈会上,有老师提出语文课就是讲授语言文字,不谈教育。于漪却认为,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育性,关键在进行什么教育,是否有目的有意识。她发表意见后,又撰写了《既教文,又育人》一文刊发在《语文学习》上,她的观点逐渐被许多前辈、同行认同。
20世纪80年代以后,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思想具体化为升学考试指挥棒,把语文教学彻底工具化。在这一背景下,于漪在年撰写了《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等一系列文章,明确提出语文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最终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不能只谈育分,不谈育人。”于漪常说,育人是第一位的,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生命线。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
年,上海杨浦中学恢复为培养教师的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第二年,于漪走上了校长岗位。在任期间,她推动学校与日本、美国、英国的交流合作。上个世纪90年代,于漪光荣退休。年,上海第二师范学校转制为上海市杨浦区高级中学,于漪是该校的名誉校长。
退休后的于漪没有远离教育工作,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光发热。
于漪的孙女、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黄音介绍,退休后的于漪每天都坚持学习,在家总是读书、看报,撰写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她连续八年担任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主持人,每月一次8个小时的活动,她一场不落。
于漪还经常到市、区各学校听课。因为年纪大了听力不太好,她就坐在最靠讲台的位置,认真听完45分钟,之后还要听老师说课,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并进行针对性点评。
于漪今年已满90岁,此前身体状况一直不错。黄音说,今年年初,百岁的爷爷摔倒住院,奶奶担心老伴,急坏了身子。从6月份至今,已多次住院。
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漪当年的学生纷纷来电祝贺,于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
“作为基础教育界的代表前去受奖,奶奶很激动。”黄音说,她陪同奶奶前往北京,深受触动。
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于漪心情激动,她感慨:“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能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国家授奖仪式,十分激动。这不是我个人的光荣,而是万基础教育教师的光荣,是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无限期待。”
虽已年过九十,于漪从未放弃过学习。黄音说,上海中小学最近开始使用全国统编版教材,奶奶又早已开始学习钻研新教材。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年过九旬的于漪,还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奋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