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时代政和景明新政策聿骏有声
「本文来源:聊城晚报」
编者按
民生实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载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我市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坚持从细处入手,从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事办起,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大大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现今,聊城政和景明,政策聿骏有声,群众生活在这座城市有了更多获得感。
交通
家门口的“断头路”通了
文/图本报记者刘亚杰
奥森路全线通车
“以前要想向南出城需要绕行至光岳路,如今,奥森路全线通车,宽敞的双向四车道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快速通行,而且大大提升了周边小区的居住品质。”对于生活在孟达国际新城的市民王雨来说,家门口的路越来越通畅,这让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心。
王雨住在聊城城区,工作地点在阳谷县,原来去上班需要走湖南路,而湖南路作为城市东西向的主干道,车流量很大,堵车是家常便饭。今年7月份,奥森路全线顺利通车,这让她改变了上下班路线,从奥森路一路向南顺利出城,绕开城市拥挤路段,这让她节省了不少时间。
“往东就是光岳路,往南能到达新南环,向西连接柳园南路,东南区域内路网结构不断完善,让生活在这里的业主们都感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王雨说,“断头路”的打通,给她所生活的区域迎来了新的活力。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年,我市市城区计划新改建道路56条,截至目前,向阳路、奥森路等10条道路均已实现通车,33条正在施工,不仅如此,今年我市还计划新改建桥梁17座,这对提升城市品质及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有着重要意义。
养老
独居老人家里来了志愿者
文/图本报记者张承斌
养老服务送上门,金秀春老人很开心
“奶奶,饭菜合您胃口吗?”“好吃好吃,我自己在家都做不出这个味道。”9月27日中午,在聊城开发区北城街道办事处圣庄村金秀春老人家中,中康颐养工作人员和开发区“时间银行”志愿者给老人送来了午餐。志愿者边和金秀春老人拉家常,边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冷清的庭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金秀春老人更是乐得合不拢嘴,热情地切开西瓜招待志愿者们。
金秀春老人今年88岁,平时独居。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一个人生活难免会孤独。志愿者的到来,不仅让老人吃上了可口的饭菜,更给她带来了欢乐。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老人家里了,看到老人开心的模样,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以后我会常来。”正在为老人整理房间的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
今年下半年以来,开发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签订了“七类老人”居家服务协议,针对上述签约范围内的有“助餐”需求的居家老人,中心会统一制作午餐,并准时送达。
据了解,我市养老工作重心要从配建到运营转变,服务项目要从单一到多样转变,服务类型要从单纯养老到医养结合转变,全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随着我市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会有更多像金秀春这样的老人享受到舒心的居家服务。
教育
新的学校她很喜欢
本报记者刘敏
9月28日,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女儿11时30分放学,崔占红早早赶到明达街小学门口。
明达街小学,是聊城城区今年秋季新投入使用的一所新建学校。“女儿原来在深圳上学,秋季开学刚转了过来。”崔占红说,她之前在深圳工作,今年刚回到聊城。
崔占红的女儿吴悦瑄,今年7岁,小学二年级在读。开学一个月,吴悦瑄已经适应了新环境,也很喜欢新学校。
崔占红表示,这所新建的学校,硬件设施很好,校园也很漂亮。“学校餐厅投入使用后,中午就不用接孩子了。”崔占红说,孩子能在学校吃午餐,会给家长提供很多便利。
28日晚8时,明达街小学校长朱霞刚进家门。她在学校加班,就是为第二天考察配餐公司做准备。朱霞说,国庆假期开学后,要让学生准时吃上配餐。
朱霞表示,学生吃配餐的时间不会太长,不久后学校餐厅将投入使用。
“学生在学校吃完午餐后,还可以休息一会儿。”朱霞说,学校已经准备好了供学生午休的教室。
朱霞说,目前,课后服务延时到下午6时,考虑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较多,学校下一步会加大课后服务力度。
据了解,为解决家长接送难、辅导难、管理难的“三大难题”,聊城市扎实开展课后服务。目前,全市小学在校生人,已参与课后服务人,占比79.7%。
周转房解了农村教师后顾之忧
文/图本报记者刘敏
于胜楠在周转房内备课
年,于胜楠到斗虎屯镇的鲁兴小学任教。从老家到学校,距离40多公里。
当时,学校没有条件解决老师的住宿问题,于胜楠在学校附近村租房居住。于胜楠说,她刚去学校任教时,学区的教师周转房正在建设。
去年9月份,于胜楠和新来的老师一同入住周转房。
“教师周转房建在斗虎屯中学校园内。”于胜楠说,学校门岗有保安值班,十分安全。教师周转房还统一配备了电器和生活用具。于胜楠表示,拎包即可入住,给老师提供了很大便利。
东昌府区首批投入的周转房,分别处在偏远的大张学区、斗虎屯学区、梁水镇学区、八刘学区,共套。
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教师周转房、教师公租房和“四小”教师用房,为全市1.1万名乡村教师解决了生活问题。周转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幅改善了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农村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及归属感显著增强。据了解,到明年年底,全市计划再建余套周转房、套“四小”教师用房。
以前,乡村教师难留下。如今,学校就像老师的家。
助农
仇焕成的笑容回来了
文/图沈欣欣
仇焕成在大棚内,脸上露出笑容
9月28日,得知由于大雨造成的大棚墙体坍塌有了解决办法,仇焕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仇焕成家住东阿县新城街道办事处堂子村,几年前,丈夫由于身体疾病瘫痪在床,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得知仇焕成一家的情况,镇上的帮扶干部帮她申请了富民农户贷,建起一座蔬菜大棚,每年能为家庭带来2万余元的收入。
如今,蔬菜大棚是仇焕成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变好,仇焕成信心满满,干起活来特别带劲。
但好景不长,近几日连续降雨造成仇焕成家大棚的土墙坍塌,大雨倒灌进棚里,眼看着西红柿秧被雨水冲泡,仇焕成愁容又起。
“翻修墙体需要花费不少钱,这两年种大棚赚的钱都给孩子他爸看病吃药了,这钱我根本拿不出来。”仇焕成说。
9月26日,新城街道办事处帮扶干部张灿冒雨到仇焕成家的大棚处,看着仇焕成正拿着水桶,往棚外排水,心里非常着急。张灿帮仇焕成再次申请了农商银行的富民农户贷,用于修整大棚坍塌墙体,帮助仇焕成渡过难关。
“仇大姐特别不容易,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现在遇上困难,我们不能不帮。”张灿说,近日,帮扶干部帮助仇焕成跑前跑后,最终为她成功贷款5万元。
“多亏了帮扶干部的帮助,要不然我一个人都不知道该咋办,你们真是俺家的大福星。”仇焕成感激地说,眼看着有了解决办法,仇焕成觉得日子又有了奔头,生活又有了希望。
文化
剧团来到俺家门口
本报记者陈金路
“梁老师,您和剧团的演员们都演这么好,也不要票,这是俺自家种的黄瓜、白菜,您拿点吧!”“俺这里有茶叶,您拿去给演员们沏壶茶喝。”今年以来,冠县超艺蛤蟆嗡剧团(冠县青年豫剧团)在文化下乡和进社区演出后,百姓激动地对剧团团长梁云超说。
梁云超告诉记者,演出感动了观众,很多观众也感动了剧团演员。有时候剧团在大厅里演出,因为厅内座无虚席,很多观众就索性在大厅外看。
今年以来,冠县超艺蛤蟆嗡剧团先后走进冠县崔八里庄村、马楼村、大梨园头村、西范庄、前后唐固、宋店等村庄,进行了余场惠民演出,节目形式多样,尤其是剧团演出的红色题材蛤蟆嗡抗日小戏《摆渡》受到观众交口称赞。事实上,冠县这个小剧团的惠民演出是全市惠民演出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8月底,聊城各县(市、区)惠民演出共计场。为烘托国庆节日气氛,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市文化和旅游局统筹安排三个市直文艺院团举办“金秋悦水城同抒家国情”年国庆节日演出。其中,在剧场内演出18场,在古城楼南戏台和山陕会馆演出18场。
舞遍鱼山镇的“花蝴蝶”
文/图沈欣欣
“花蝴蝶”舞蹈队正在跳广场舞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祖国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9月28日,雨过天晴的傍晚,东阿县鱼山镇单庄村中心广场上又热闹起来。12名身着彩色服装的妇女,随着音乐节奏,在广场上翩翩起舞。
这支广场舞队伍有一个特别动听的名字——“花蝴蝶”。年,由于共同的爱好,单庄村12位村民自发组成了这支广场舞队伍。多年来,这支队伍活跃在鱼山镇的各个村庄,成了该镇远近闻名的舞蹈队。
“每天干完农活很疲惫,但只要一跳广场舞,就觉得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花蝴蝶”队长王海燕笑着说。据王海燕介绍,文艺队成立后的10多年间,她们代表镇上、县里参加了不少大型演出,也获得了很多奖项。
近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鱼山镇综合文化站组织“花蝴蝶”舞蹈队和“庄户剧团”深入各个新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暨“金秋送爽让群众满意”文艺演出活动,覆盖了鱼山镇所有新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希望将来有机会到大城市演出,让城里人看看农村人崭新的精神面貌,让城里人听听我们用艺术的形式讲述农村新变化。”对于文艺队未来的发展,王海燕信心满满。
低保
政府的好政策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本报记者张承斌
9月28日上午,天空飘着雨,为水城增添了几分秋意。和往常一样,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办事处居民周生宾在妻子的陪伴下,医院东昌府院区做透析治疗。
周生宾今年51岁,却因为多病缠身而只能坐在轮椅上。
12年前,周生宾患上骨囊肿,背上起了一个小疙瘩,随着病情加重,疙瘩越来越大。最后,周生宾只好做了手术。自那以后,他的左腿开始萎缩,现在只有右腿的一半粗。
祸不单行。几年前,周生宾被确诊患上尿毒症。妻子陪周生宾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路程。
“起初,他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总算保住了性命。”周生宾的妻子说。后来,周生宾出院回家,医院做透析治疗,平时也需要坚持服药。
无情的病魔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顿和黑暗之中,看不到光亮和希望。
今年2月份,柳园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周生宾的情况后,向这个家庭伸出援手,给予了元的临时救助金,又积极为周生宾办理和落实低保待遇。
今年8月份,周生宾顺利成为“低保新增人员”,次月便如愿领到了第一笔低保金。他还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成为低保对象后,他看病的压力减轻不少,其中,透析费用从每次元左右变成不到10元,可享受的医疗报销比例提高很多。此外,每月还享受8.2元的用电补贴。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和希望,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提到今后的生活,周生宾和妻子充满信心。
住房
老旧小区“换新颜”
文/图本报记者刘亚杰
区经委家属院建设一处车棚
9月28日下午,在前许街的区经委家属院,已经年过七旬的孙世会撑着雨伞悠闲地走着。
“正准备买菜去。”他笑着和记者打招呼。记者说明来意,他放慢了脚步和记者聊了起来。
“现在的居住环境确实好了,路面进行了硬化,小区内停车秩序井然,还建设了一处车棚。”孙世会告诉记者,因为是老小区,以前的问题比较多,飞线、排污、供水、环境卫生等都不太乐观。如今,自己的家园焕然一新,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都十分感谢“老旧小区改造”的好政策。
区经委家属院始建于年,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该小区被纳入年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工程,改造工程开始后,施工单位分别对小区内的违章建筑、屋面防水、楼梯间、地面、排污、安防、消防、供水等十几类问题进行了改造升级,小区内整体环境得到了提升,居民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记者从聊城市住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计划改造的个老旧小区,栋住宅楼已全部开工,惠及居民户。与此同时,我市还支持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目前,全市已加装完成并投入使用电梯17部、正在施工3部、准备施工4部、设计图审阶段17部。
足不出户提取住房公积金
本报记者陈金路
9月26日,冠县退休职工李秀玲的女儿,在手机上为李秀玲提取了公积金,不多时,公积金就到账了,李秀玲体验到足不出户提取公积金带来的便利。
当天,李秀玲和女儿说起公积金提取业务,女儿便通过电话咨询相关业务。“因疫情防控,为了安全,避免聚集,冠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已推行线上业务办理。也就是说,您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以办理提取业务。”冠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工作人员说。
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李秀玲用手机在“聊城公积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