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美欧8国齐施压,俄连挥3记重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说过一句话——“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说过——“外交抗议一万次,还不如轰炸机翅膀煽动一次”。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并不存在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有的只是“利益至上”和“强者为王”。
但不论获取利益,还是捍卫自身利益不受损,都必须具备一个重要前提——“身板够强、拳头够硬”。
如今,正面临美欧8国“步步施压”的俄罗斯,再度展现了战斗民族“不畏强权”的本色。
在拜登上台之前,便公开表示过,“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敌人”,上台之后,拜登对俄便用上了“敌对”的策略。
如今,虽然拜登上任还不到2个月,但美俄之间的关系,却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
为了向莫斯科施压,白宫至少准备了3个方案。
方案一,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向俄罗斯发起制裁。
17日,继美国情报部门指责俄罗斯涉嫌“干预美国大选”后,总统拜登做出回应称,准备让普京为此事付出代价。
据悉,对于美方这一指控,俄外交部第一时间便出言否认了,同时指出美国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就是想借机向俄实施更多制裁。
要注意,在拜登上台的近两个月里,白宫先后就“纳瓦利内事件”、“北溪2”项目对俄施加了重重制裁。
如今,从美方的“泼脏水”行为来看,很显然是想进一步对俄采取行动。
方案二,联合盟友,在远东、中东以及东欧等多个地区,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的围堵”。
在制裁俄罗斯这件事上,英法德等国便曾追随白宫步伐,向俄出招。
在中东,美军轰炸完叙利亚之后,英法各出动了一艘航母,与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一起抵达中东。
在远东地区,乌克兰顿巴斯冲突爆发后,美英法德等国频频声援基辅,而后还“老调重弹”,将克里米亚问题给翻了出来。
而在东欧等地,乌克兰、土耳其、罗马尼亚以及西班牙正在黑海举行联合演习。几乎同一时间,“波罗的海三叉戟”演习也开始了,美英德、波兰、芬兰都将一同参与。
并且,为了这次演习,美军更是出动了10架战机,目前已经抵达爱沙尼亚。要注意,爱沙尼亚就与俄罗斯相接壤,美军一口气派出10架战机,不排除有演习之外的其他目的。
方案三,在军事发展领域向俄施压。
目前,白宫为了实现“重返亚太”战略,有意在日韩部署陆基导弹,以此掣肘俄罗斯。英国更是破天荒地打算增加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同时还声称俄罗斯是英国的“威胁”。
总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美欧8国“抱团”施压俄罗斯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面对步步紧逼的美欧,俄罗斯选择以连挥3记“重拳”作为回应。
第一“拳”:以军演回应军演。
就在乌克兰与北约各国纷纷举行军演之际,俄罗斯军队也在克里米亚东部的一处靶场,开展了大型空降兵演习,约人参加,动用多件军事装备和特种装备。
很显然,在北约通过演习增强“配合能力”之际,俄罗斯也在加强自己的“特种作战”能力以及“奇兵突击”的能力。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普京的那句话——如果俄罗斯愿意,俄军能在5天内拿下北约8国首都。
此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了防止北约各国“捣乱”,俄方还派出了兵力紧盯演习。
第二“拳”:直接释放核威慑信号,让那些对俄“别有居心”的国家望而却步。
面对美国意图在日韩部署导弹,俄方直接发出警告,若美方敢这么干,莫斯科必然会进行报复。
此外,为了进一步应对潜在威胁,俄方还在边境地区增派了兵力,以及部署的巡航导弹数量,同时提高了边境军队的戒备级别。
总之,一旦有敌来犯,俄军能第一时间对敌方发起反击,甚至包括以核力量进行回击。
第三“拳”:在美国“后院”埋下利剑。
目前,俄罗斯已经在北极地区部署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并且它还具备搭载核弹头的能力。近期,俄方就会对其展开试射活动。
很显然,俄罗斯将这样一个“双核武器”部署在北极,就是为了威慑美国。毕竟,“海燕”的攻击范围,基本上能囊括美国本土,若白宫执意将俄逼上绝境,莫斯科也不介意直接启用核武。
要知道,普京曾说过,“要是没有了俄罗斯,那还要世界干什么用?”这表明,俄方是不惧美国,且不惧“鱼死网破”的。
很显然,俄罗斯挥出的这“3记重拳”,基本上都打到了“要害处”。
以致于,之前一直声援乌克兰,要给其“递棍子”的美欧,如今反倒都没有了动静。而没有美欧的支持,泽连斯基必然不敢与俄方“硬碰硬”。
所以,这就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乌克兰挥师东进、大军压境之后,就没有了动静,甚至隐隐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这也正应了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如今美欧正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支持乌克兰,基辅再如何想闹腾,也不得不老实待着。
再者说,美国如今内部危机一大堆,烂摊子还没收拾好,拜登的总统宝座还没坐稳当,怎么可能会直接和普京“撕破脸”呢?
不得不说,乌克兰这回算是打错算盘了。不过,近期动荡频发的国际局势也在表明,美俄将较量与对抗,正在升级。
或许,更多的混乱与不安,还在来的路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