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镜头对准师生把更多版面留给师生

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5/9361142.html

作者:任羽中(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体到高校宣传工作,就是要始终聚焦师生、紧紧依靠师生、真诚服务师生。

一年多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认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更多镜头对准师生,把更多版面留给师生,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融媒体作品,唱响了北大好声音,壮大了奋进正能量。

师生当主角讲出好故事

师生不仅是宣传工作的对象和受众,更是好故事的创造者、传播者。年3月,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北大党委宣传部对已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校报》进行改版,把全部版面用于刊发师生的理论文章、文化随笔、诗歌杂文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在北大校报上首发了《从北大走出来的毛泽东》《品格与选择——早期中共北京党组织发展中的历史文化因素》等大篇幅、重量级文章,他说:“校报改版后更多地考虑到了作者群和读者群,为有思想、有兴趣的师生提供了更好更大的平台。能在学校自己的报纸刊物上发文章,我们都感到由衷骄傲!”最近一年的北大校报共刊发师生原创作品八十余万字,杨芙清、王义遒、严家炎、谢冕、王浦劬、潘维、韩毓海等一批名师大家和百余位青年教师、青年学生成为校报的作者,百年校报也因此重新赢得了读者。

党的基层组织是宣传工作的立足点。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中,北大新闻网深入挖掘各院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闻线索,联合全校近百家单位、多个党支部,全方位展示北大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新举措、新收获、新面貌。每月举办一次宣传委员交流会、培训会,邀请理论和业务等方面专家、能手作学习辅导和分享交流,培养业务熟练的基层通讯员队伍,有效推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留学生们的“北大经历”,也是生动的“中国故事”。今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的留学生们回信,希望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北大国际新媒体平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出“四海燕声”北大留学生人物风采展示系列、“燕园跨国友谊故事”系列、“青年说”中外学子等融媒体产品,主动引导留学生将“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以北大留学生的视角讲出中国好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改进新闻文风挖掘源头活水

改进新闻文风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宗旨和性质,事关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水平。文风的背后是作风,文风的实质是党风和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是要求我们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形成好文风,关键是善于讲故事。北大党委宣传部注重用身边小故事阐发大道理,深入浅出、情理交融,用足、用好校园里可亲可敬、可触可感的先进事迹,把北大故事讲新、讲活。比如,党委宣传部推出了“学者的书房”“不一样的科学家”等系列深度报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师生反响热烈。北大教育学院教授阎凤桥撰文指出:“在学校主页上,有一个系列图片展,展示一些教师的书房,琳琅满目,富有个性。”再比如,年高考招生季,湖南考生钟芳蓉热心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成为全网焦点。北大官方微博与她开展在线互动,为她送上“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的祝福,深深打动了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

在宣传报道中,既有“宏大叙事”和严肃、严谨的政务新闻,也不乏牢牢抓住极其生活化、极具画面感的小故事。这一年来,北大各类校园媒体既展现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等重大庆典活动中的北大师生风貌,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