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海燕,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目
提起“海燕”,很多人都会下意识接一句:你可长点心吧。不过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其更是一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高尔基所作《海燕》)敢于抗争的态度。
俄罗斯制造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在强敌环伺的困境下,“海燕”更是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一、核动力巡航导弹
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拥有核动力的装备,但俄罗斯已经成为了标杆。除了庞大的核潜艇家族,还有全世界唯一的核动力巡洋舰、有被称为“末日波塞冬”的核动力鱼雷,以及今天提到的“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其实核动力巡航导弹并不是什么新鲜物。二战结束后,迅速陷入与苏联战略对峙的美国,为了保证空中优势,曾经花大力气研究核动力飞机。
虽然飞机很容易研制成功,可解决不了辐射问题。于是乎飞机变成了导弹,这便是核动力导弹的雏形。
美国曾经无比接近成功,为了核动力导弹能够完成长距离导航,还专门为其研发了地形匹配系统,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应用到许多飞行器上。
不过经过反复测试,美国认为核动力导弹能够造成核扩散危险。在当时冷战的环境下,挑衅的味道浓郁,因此否决了该项目。
就在美国研究的同阶段,苏联人也在研发自己的核动力导弹,这便是早期型号的“雨燕”。
“雨燕”内置一次性的微型核反应堆,有人猜测其工作原理与现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前者通过不断吸入空气,利用核动力装置不断产生高温高压燃气。
与一般导弹采用涡喷或涡扇引擎推进方式不同,只要反应堆中的核燃料不尽,那么“雨燕”的射程在理论上就接近于无限,足可以在地球上空连续飞行3年。
由于俄罗斯并未过多公布“雨燕”的详细参数,因此只能根据早期“雨燕”的相关资料进行推算。
“雨燕”是在Kh-55系列远程巡航导弹的基础上进行研发的。后者因外形与用途酷似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因此也被广大网友戏称为“战斧斯基”。
“战斧斯基”分为多个版本,弹体最长可以达到7.45米。在这种的长度中塞下一个微型核反应堆,其工作难度非常之大。估计也是很多有核大国至今无法搞定核动力导弹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要在有限空间内塞下核反应堆,还要解决防辐射隔离层的气动问题。
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核动力导弹需要安装防辐射隔离层。增加了隔离层,势必会增加导弹的重量,影响气动性能。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研究人员必须要攻克的问题。
二、“雨燕”的意义
美苏的限制条约外加苏联解体,让后者很多军工产业陷入停滞,“雨燕”便是其中之一。
而在年,俄罗斯首次公开了“海燕”导弹的研制情况。当年美国已经拟定要退出《中导条约》,“海燕”的研制消息便是对此事的回应。很可惜此招数没有见效,《中导条约》最终在年彻底失效。
不过在年的夏天,北欧三国的环保监测部门不约而同地检测到,俄罗斯的西北部天空发现了放射性的物质。由此说明了几种情况。
第一,俄罗斯在年多次测试核能装备。考虑到核武器的特性,只有核动力的飞行器多次出现,才会在天空留下放射性物质。也就是说年已经将“雨燕”制造出来了。
第二,即使“雨燕”还处于试验阶段,却已经凸显了价值。核动力巡航导弹是可以安装核弹头的。但不管是否安装核弹头,导弹都具备放射性。不管是击中目标还是被击落坠毁,都会因为放射性在坠落地区形成污染,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脏弹。
按照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的要求,“海燕”会在年投入使用。在俄乌冲突看不到尽头的时间节点,“海燕”的消息可以看做俄罗斯在战略劣势的情况下的非战略抗衡手段。
温压弹被誉为“非常规核武器”,如此大威力的装备在俄乌前线不要钱似的扔,但对于战争结果来说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在这种泥潭越陷越深的情况下,“雨燕”作为似核弹又不是核弹的非常规武器,一旦服役势必会产生极大的战略威慑价值,这是俄罗斯所希望看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