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读老人与海人民资讯

北京中西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439.html

作者:汪中求

区区两万六千字的《老人与海》,青年时候读过,为什么读,全然不知,仅仅慕名吧。人生况味一概无知的我不可能读明白它,更多的是借助文学评论被“弄懂”了。前一阵,三亚度假,海边静读《老人与海》。毕竟年过半百,自然该真的懂了一些。

《老人与海》的结构真是简洁,与当今某些又臭又长的连续剧完全不同,故事十分简单:老渔民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到鱼,于是雄心勃勃地去了一次远海,精疲力竭三天三夜,捕到一条平生从未收获过的大鱼,返程中先后四次被鲨鱼纠缠,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全书的角色充其量五位:除了渔夫,还有一个当助手的孩子马诺林,作为文学“人物”还有那条大马林鱼、作为背景且被拟人化了的大海,还有就是真正的“敌人”鲨鱼们(鲨鱼有很多条,但作为“人物”可以合并算“一个”)。

大鱼是老人的对手,同时也是老人的好友。老人一边要杀死这条大鱼,一边替这条大鱼伤心。当他抽筋的左手在生吃下一条鱼后逐渐恢复时,不禁在心里念叨,“这对你是坏消息,鱼啊”。老人对这条大鱼有家庭宠物一般的情怀,故对买鱼的人就会这样想:“可是他们配吃它吗?不配,当然不配。凭它的举止风度和它的高度尊严来看,谁也不配吃它。”

有一句话最能说明老人对这条大鱼的感情:“在海上过日子,弄死我们自己真正的兄弟,已经够我们受的了。”于是,作者不得不把大鱼的死去写得如此美丽:“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把它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暴露无遗。”紧接着的一句,似乎是难得的浪漫主义描写,大鱼流出的鲜血把海水染红了,“它像云彩般的扩散开来”。在和大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始终在欣赏它,敬畏它,但从未蔑视它。“你要把我害死吧,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

老人对大海的理解如出一辙,“老人总是拿海洋当作女性,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注意,老人几次与鲨鱼斗争,但海明威并不愿意为此多费笔墨,尽管更惊险,更加生死攸关。因为老人并不敬慕这些鲨鱼。

最后的老人,既是英雄,也是失败者,昏睡大半天之后,他还清楚地记得,“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老人勤苦一生,“年纪是我的闹钟,为什么老头儿醒得那么早?难道是要让白天长些吗?”只有走到人生舞台的尽头,老人明白了人生,于是心就碎了一地。

作品的语言真是干净得不得了,简直不愿多说一句话,甚至不能多写几个字。其实,对人啰唆实在没有必要,越说越懵。多数人并不考虑人生,只纠缠生活。

老人不是84天没钓到鱼吗,那是人生的常态,正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而老人出一次远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钓到的大鱼前所未有,连当地见多识广的饭店老板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鱼。人生只要努力,总是会收获一些利益和荣誉,让你对人生有了充实感、存在感和满足感。就连智商平平的我,不也钓到过一条大鱼《细节决定成败》吗?

然而,钓到大鱼又怎么样?老人在胜利归来时鱼肉被鲨鱼吃光了,剩下的只是骨头。要知道,这种结局是必然的。大鱼搁到船上装不下,流血的大鱼绑在船梆上,鲨鱼来袭是顺理成章的。人生没有偶然!结局再清晰不过,镇上的一位妇女指着鱼骨头说:“它如今不过是垃圾了,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

老人在和大鱼斗智斗勇斗意志的过程构成了他全部的人生意义,年轻时因掰手腕获得过“冠军”雅号的老人和大鱼周旋的三天三夜,是其一生的浓缩:兴奋,斗争,坚毅,追求胜利。正如老人自己说的,“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追求成功成为人生唯一目标,或者说追求的过程就是人生的全部。人们走了很远,更多是跑,冲刺般的跑,跑得没时间思考为什么出发。

老人差一点把人生弄明白了,他一个人孤独地漂在茫茫的大海上,就开始为鸟儿的“人生”思考:鸟儿的生活过得比我们还要艰难,除了那些猛禽和强有力的大鸟。既然海洋这样残暴,为什么像这些海燕那样的鸟儿生来就如此柔弱和纤巧?

海明威在获得巨大成功后,苦苦对人生进一步思考了8年,于年自杀离世。我理解你,海明威。你弄明白了人生,就不再需要人生。(汪中求)

来源:解放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0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