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羽式背水一战的勇气,使百回红楼梦

以项羽式背水一战的勇气,使百回《红楼梦》重现天日的唐国明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国明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鹅毛诗》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几千年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仍然保持着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君子人格与忠诚、守信用的道德品质。

透过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你会认识你自己,更会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在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国明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在冷板凳上流浪的人

————————————————————————————————

(1)、写于年2月16日至2月18日:春节小记

车进县城,已天黑了,县城的灯光似乎把整个山城都被照亮了。接下来在妹妹家搞了几天卫生,又带父母去领年下半年国家发放的农村养老钱。去领钱处,父母一起领到元,父母说,他们由以前的几十元每月到年已涨到多元每月了。最初每月只有10元。我说他们去镇里有事时怎么不在镇里领,父母说,镇里发放的人要手续费,这里不要。

父亲又与我说到老家村里的事,说我老家胡山界村,好好的,只有多人的村子因不满0人,我们村便被合到叶子山国营林场,改叫叶子山村,我们的户籍仍然是胡山界村籍。

一说到扶贫,父亲说扶贫的目的就是解决那些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到0元的贫困人家,要让他们达到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住房人均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只有先前建有“扶贫建档卡”的才能享有危房改造、异地搬迁、上学……看病只出百分之十的这些政策好处。

父亲跟我说,他离开老家才三个月,梦里常梦见老家。他想回老家去,可我们那个山坡上的人家除了我家与其他两三家已经全部到镇里买下地基建了房……以前满坡的梯田除了一些人家种上了杉树外,几乎全长了齐人高的杂草,去镇里赶集的老路都被杂草淹没了,母亲每去赶一次集,都被露水打得一身湿回来。有时一感冒,就发病,就得住院。说到这,父亲说本来交通局规划连接一条公路从我村里通过以后通班车的,来人测量时,村干部在打牌,怠慢了人家,那路就没有从村里过,便把原来叶子山林场的林道扩宽成柏油公路,班车也不通了。

后来,我才知父亲说的这事,说的是年12月17日发自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府网《胡山界修通致富路》中说的那事——年,胡山界村道被列为——省定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胡山界村级道路全长13.2公里,从年2月修建,6月底全面完成路面铺设,11月底全面硬化到位,国家、省市县共投入资金万,老百姓自筹资金7.03万。

而不太爱说话的母亲总闲不住,不时去妹妹车库里喂喂鸡,去超市里买菜、做饭,回来拖地……还跟我说,春天雨一来,她不能回家摘薇菜,她也要去这县城郊外摘,她跟这小区打扫卫生的阿姨打听了,这郊外也有薇菜摘,县城里也有薇菜收购站。她还说她在老家种了一小块叫七叶一枝花的药材,野生的,收购价元钱一斤……母亲一说起这些就满面笑容,如个天真的老孩子。

我想在年农历正月初三回长沙去应付一些事,父亲一翻书,说初三不吉利,一定要我初四走,我若不初四走,父亲要与我拼命似的……我只有乖乖听话。

到长沙后,想起上车时父亲从妹妹小车上下来执意要送我到车上的情形,于是鼻子一酸……只得望着前方我难以预测的梦想历程……想想自己,想想那些为钱码字的人,他们没有什么文化担当,也没想到什么文学与文化使命,只对钱负责,以文化工厂的形式制造沙漠上的“文化烂草”、文化工业下水道里的污水泡沫……而大多数人被挂在一个虚构的框架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又被各种什么贷绑架着又不能离开、又不能移动,一动就会掉下去,在又不甘心掉下去的困境与夹层中,过着自己不想要又不得不要的生活……

想到这些,我又茫然起来,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2)、写于年2月20日:改柳宗元《江雪》诗

自年租住到岳麓山向阳坡。在这里,我因考古复原《红楼梦》曹雪芹文笔,完成了《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而得“曹雪芹再世”之称。后因“鹅毛诗”又获“云梦湖边的天鹅”之号,又因写有自由古体诗而被叫为“盛唐公子”,因寄居岳麓山,又获“麓山公子”之名;每日食一餐饭已成常态,又有了“一餐饭先生”之誉;因年秋,搬到原租住地几步远的地方的一个地下室租住,又被叫为“地下室先生”。

门一开走出去几步,便是校园中女子如明月清风行走的木兰路;门一关,便会不由想到柳宗元写到的《江雪》诗,便改之吟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舟蓑笠翁,自钓寒江雪。

自觉这一改,更贴合我心,更能打发与嫦娥过中秋,以鹅毛诗下酒的日子;更能安心“为天下而学”了。

(3)、写于年4月19日,年以《父亲教的风水学》之名发表于北美洲《世界日报》副刊:寒门书香

离开故乡漂泊这么多年,每有人问起我的文化家底,我的启蒙教育来自哪里?作为出生在山里的我,唯一的文化家底与文化启蒙,也就是会看山看水的父亲。

父亲常问我天地是怎么来的,我摇头说不知道时,他就会告诉我“盘古开天辟地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阴气重浊而为地为山,阳气轻清而为天为水……”又问我知道不知道天地多少年转一运,我更加犯晕。接下来他就说:“木星绕太阳一周约12年,土星绕太阳一周约30年,木星与土星大约20年会合一次,先人根据这个,择时定位,便做出了三元九运。三元就是上元、中元、下元,每元60年为一个甲子,所以有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之分,三元年为一个正元。每一个正元又分为九运,每一运为20年,每一元中又占有三运……”

有时他到外面给人看山水回来,也跟我很有兴致的讲“地理之术孕育先秦,成于唐盛于宋,泛滥于明清。唐以前看山水只论山峦形势,唐末发明了看山水定向位的罗盘后,宋就开始用罗盘,明清时看山水则离不开罗盘了。”还跟我讲什么“有生气的地方,地形就隆起,没有生气的地方,地形就枯槁。”接着就很有兴致的对我们吟唱,然后叫我去打一大竹筒水给他喝,他一气喝下一大竹筒水后,又唱什么“雪里飘梅,浪花滚月”这些那时我不太听得懂的话。

随着我慢慢长大,进学堂念书了,回味他的话,也懂得了“地灵人杰”。父亲昔日刚拜师学看山看水唱诵的什么“如人端坐,则气聚于中;如人伏卧,则气沉于下”……从父亲嘴里飘出的好多话又回荡于耳。有些话我一直理解为,人活世上,要靠眼睛观察世界,要深知世界的大道理,就要从小处细微处一点点开始领悟积累。

不管上山劳动休息,在家饭后闲坐,父亲也跟我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尤其那些多年后我才弄清楚出自北宋邵雍《渔樵问对》中的话:“人的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身为一物,可征兆万物;生为一人,能征兆他人。”“以一物知万物、以一人知万人。人能以一心观万心,以一身观万身,以一物观万物,以一世观万世;又能以心代天意,以口代天言,以手代天工,以身代天事。”“心之灵称神,肝之灵称魂,脾之灵称意,肺之灵称魄,肾之灵称精。心之神表现在目,称为视;肾之精表现在耳,称为听;脾之魂表现在鼻,称为闻;胆之魄表现在口,称为言。八者具备,才可称之为人。”“神魂行于天,精魄返于地。行于天,称之为阳行,返于地,称之为阴返。阳行于白天而夜间潜伏,阴返于夜间而白天潜伏。”“人是鬼的形状,鬼是人的影子。”我听得是一头雾水,我又不敢说我不懂,怕父亲骂我是“告不变的猪”,只是静默地听他说,在山里除了劳作,几乎没什么文艺生活,听父亲说说这些,也当做是消闲。

在山里除了上学,基本上是跟父亲一同去山里劳作。那些年月,一般人认为看山水是“迷信”。我也没跟父亲讨论看山水是不是“迷信”的问题,只是他常跟我说的什么“轻清上浮者在天成象,重浊下沉者在地成形,上感下应。”“大地结穴处,其上便有星光照临。”……这些我父亲跟我说的话,就是很朴素的人间描述。那时每当清晨,总被父亲吟唱出的什么“前者呼,后者应”吵醒。

有一段时期,父亲那个一脸严肃、穿着家做的长黑褂子的师傅,动不动就爱骂我们三姊弟开饭时去饭鼎前,你拥我挤抢先舀饭,骂我们一点大家子的样子也没有。骂完我们就骂父亲,骂他怎么教的儿女,骂得父亲不好意思了,就上来给我们一人一耳光。我们都哇哇大哭了,那老头子还骂声未绝。骂我们哭什么,再哭,肉就要被他吃完了。我们一听到吃肉,才不哭了,忙端着饭便规规矩矩坐在我家那张积了上百年油腻的黑饭桌两边,那老头子便给我们一人碗里夹一块肉,劝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菜要夹一小夹,吃完后,再夹一小夹,不要全夹到碗里占多。讲的全是《红楼梦》里讲过的规矩。我父亲似得了真传似的,一到饭桌上就时时讲,月月说。见我们三姊弟的做派,弄得传统知识味极浓、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外公直夸我父亲,把我们教育得很好。便当着我们问我父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是什么意思?父亲便说,这话他的山水书上也有。他们正兴致勃勃说着,外婆要父亲吃完饭去把外面的柴劈烂。喝了点酒,满脸通红的外公阴着脸对外婆说:“人家已是先生了,莫动不动就把人家当长工。”外婆再不敢往下说什么,从此父亲每年带我们去外公家拜年,就再也不用老给外婆去做苦力事了,而是陪着外公讲学问,讲诗词歌赋、民间婚丧上的排场礼仪去了。有时我听父亲像个师傅对外公说:“金清,土浊,火燥,水柔。东方属木,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西方属金,中央属土。”外公也像个徒弟一样用钢笔在纸上记着。

每次去给外公外婆拜年的路上,父亲带着我们三姊弟要在大山里七拐八弯,上坡下坡走一天才能到外公家,父亲走着走着觉得无聊,就提议给我们诵唱,他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他教我们的都是:“或隐显于茫茫旷野,或潜藏于淼淼平湖。耸于后必应于前,有诸内必形诸外。欲求真理,远朝不如近朝。会之于心,应之于目。自然默合,何用强求。”

父亲唱累了,也口渴了,便进路旁人家给我们讨碗水喝,有时妹妹喊饿了,父亲就问人家是否还有剩饭,给舀一口来。人家都很热情,端几碗剩饭剩菜出来,盛情的要我们填填肚子。我们吃完后,父亲为表谢意,给人家留下一块用纸包好拿去外公那团里拜年的红糖,就上路了。

一看到好山水,父亲就跟我们说一阵那些坟墓里的事,说后又教我们诵念,念着便到了快进入外公家地界的山顶,也就能望见外公家居住的山冲了。父亲一见我们兴奋,便在山顶亭子里坐下来,大声唱诵。唱完后,就开始跟我们说那些我们听不懂的看山看水的方法。

下山时,挑着两篮子拜年礼物的父亲似乎轻松了许多,又开始教我们唱诵:“蛇要换皮,人不换骨。……或龙去虎回,或龙回虎去。……一毫千里,一指万山。……莫向无中求有,须于有处求无。”一念到“似云泥之异”便跟我们说世上有天空之云与地上之泥。便问我们做天空之云好,还是做地上之泥好。我们都说要做天空之云。父亲听后说,说我们以后可能都是大有出息的天下之子,是要如天上之云离开这个鬼都不来的山里。我说我们生在这里了。父亲便长叹一声又唱诵起什么“横来直受,直来横受。……内直外钩,内钩外直……枕龙鼻者,恐伤于唇;眠龟肩者,恐伤于壳。……隐拙者却有奇踪异迹,显露者多是花架假形。”父亲唱着这些,忽然听到后面有人高声叫道:“师弟,来给你岳父拜年了。”父亲忙从兜里掏出一支烟递给一个胡子很长的老汉,说一声:“师兄幸会。”两人点着烟,互相赞扬师傅告的东西扎实。父亲说他那时一句背不好就被师傅打骂,只有硬背下来了,接着又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诵道:“众山相约,百川同归。……八门缺,八风吹,朱门饿汉;四水归,四山聚,白屋公卿。……穷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外耸千里,不若眠弓一案。……远着脚头,高抬眼力。……根大则枝盛,源深则流长……”他们直唱诵到下山走上平路分手道别为止。

父亲望着他的师兄走远了,便指着前面的风雨桥上的亭子,说我们去桥上坐坐,就快到你们外婆外公家了。我们一行到桥上,听着下面的溪流声,搓搓发冷的手,父亲点上一支烟,又唱道“家贫无烛,凿壁借光读书……开户读书,十年不出。……灭族亡家,多因水尽山穷,总是山飞水走。……数峰插天外,九曲入明堂……鼓角梅花,银瓶盏注;玉带金鱼,三千粉黛,八百烟花……石浮水面,水聚天心。”父亲唱到这,要我唱诵一些他路上教我的,我便背平时听到他唱的,烂熟于心的。父亲听后便用大手紧抓我的小手说我记忆力还真好,只惜我还没上学还不认字。

父亲歇息一阵,又叫我们走起,他又自娱自乐的唱起来。一些路过的人听着这些,便说,背这些现成的也背得那么有劲,也不怕丢人。我父亲本来耳朵也有点背,也只当没听见这风凉话,仍然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念得更大声,又要我们跟着唱诵什么“积德必获吉水,积恶还招凶地。……以雪吾心。”到“以雪吾心”这句话,父亲望着天,会连说三次“以雪吾心”,待多年后,我有点学问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但这些每次父亲带我一在远行走亲戚的路上,或在山里劳作时,就随口唱诵而出。他对我说,唱唱这些,劳作起来就不愁苦,也有了力气了。他满70岁时,我回家说起他这些唱诵的往事,他好像不记得了,说自己这一生已70了,走了好多波折路,这些事忘记了也是自然的。但“以雪吾心”这话他还记得。

每次拜年,太阳落下去后,一到外公家,我们吃饭后,冬夜漫长,父亲与外公就坐在外公卧房的火盆旁,边取暖,边根据外公的提问回答,外公一问他天地怎么演化时,父亲就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本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外公,以前认为这是“迷信”,后来也越来越有了兴趣。

很少来我家玩的外公,也有时抽空来我家,听我父亲说“三间吉四间凶,五间定有一间空,七间定有两间空。……门不宜多开,路不宜多岐……”还有些关于修造的大忌日,什么“初一休问子、初三莫遇羊、初五马上坐、初九问鸡乡、十一休逢兔、十三虎在旁、十七牛眠地、二十一鼠偷粮、二十五怕犬吠、二十七造兔伤、二十九猴做耍、日退最难当。”这些行话我至今没弄得太懂,因为我不会那些天干地支与属相。虽然偶看书,见一些书上云,天干共十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他地支共十二个,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就是十二个时辰,把一天24小时按每两小时一个,分成十二个。如子时是23:00到1:00,也就是晚上11、12点这两小时;另外十二地支属相: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

我父亲带徒弟后,我有时从外回家,见他教他的徒弟什么“势宽则气荡,形大则气散”,有时我为写文章,跟父亲讨论山水,父亲拿出他抄得很工整竖排的笔记教我道——水中滓浊,积而成土。水土震荡,水落土出,山川以成。……内外同流,表里同运。……水者阳也,山者阴也……外气与内气复合,二气相荡而成物,犹夫妇交媾而有生育……

有时父亲说自己年岁已大,希望我把他所学继承下来。我倒是希望从他这套学问里体悟一下中国哲学。他就跟我说什么“山是天地骨,气感而应,鬼福及人……铜山西崩,灵钟东应。”还说,住宅以地形地势为它的身体,以泉水为它的脉络,以土地为它的皮肉,以草木为它的毛发,以舍屋为它的衣服,以门窗为它的帽子和系带。我每次听他讲完,便安慰他道,我会把他的学问吸取一些精华,用在我为文之上的。

竟因为父亲几次跟我说,他已年老,说不定哪天眼睛一闭,我再想学看山看水,却无问处了。于是我在百忙之中,便看了一些关于山水方面的书。见那些经典书上说,人要富贵,一是家有传统德教,二是自己好读书学习,三是住处山水衣食、社会风气对自己的影响,四是命,五才是运。这话的意为,一个人出生的家庭或是书香世家、或是诗礼之族、或是清官儒商之后、或是通晓文学艺术之子女、或是清贫循礼积德人家子孙……一个人有了这个道德与家风背景,加上他住的地方是清风朗月、明山秀水令人心胸舒坦开朗之地;而且身处民风淳朴、整族整个村落或整个城镇与他身处的时世都是仁智的,那他就具备了成材成器的条件。在这个条件之下,还有影响自己的命与运。这个命与运是什么,就是你从事的事情能遇到好的同伴,娶到理解你的妻子,或遇到能赏识你的人,或进入了能发挥才能的场,这就是命与运。经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那就是命好运好,如果老是碰壁,那就是命不好运气差。

而且看山看水,也就是看地相。人世间有天相、地相、人相。通俗的说,就是世间有天貌、地貌、人貌;也就是说天貌与地貌能孕育影响人貌,意为什么样的天地能生长出什么样的人,另一层意思好的环境能生长出才子佳人,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精神道德风貌与地理风貌决定了一个地域出不出伟人、能人。出了伟人、能人的地方,这些伟人与能人的精神道德风貌又能成为本地的精神道德财富,能影响纯化当地的天相、地相、人相,形成一种地域精神。

我父亲也常跟我说,好地安好人,福地有福人才能消受。我与父亲讨论久了,我也明白了那些主吉凶的来龙去脉,后山前水的事,基本上是合人趋吉避凶、迎福避祸、求取平安心理的一套尊红白喜事、修造的礼制规矩。看山看水看日子,也本来是中国红白喜事、修造礼制规矩中的一个环节与仪式,从而民间也就有了完成这个环节与仪式的“先生”。但凡“先生”告诉举办红白喜事、修造主家,说此地此时或此日主官贵,出伟人、能人,其实也就是灌输一个家庭以致家族“学为好人”的思想。一旦有家庭把此话听进去,便心怀了成为伟人、能人这样好人的梦想,对后代或自己倾力培养,坚持不懈。我能在文学领域上取得成就,能以“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无畏”坐冷板凳的精神追逐梦想,无不跟父亲这个“先生”灌输我成伟人、能人、名人这样的好人思想相关。

父亲学看山看水的初衷,就是他问一些老人家,为什么他那么努力总没有出息。那些老人说我们家祖辈没占有山水好地,也没有个读书人。于是乎,不能成读书人的父亲,就心怀了“我不能走出这个山里显富得贵,得让我儿子有”。于是边学看山看水,边探究;边移屋搬宅,改换坟地山水朝向的折腾。我理解父亲的苦心,也便下了狠心,一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二为完成父亲的心愿,便走上了从文之路。当年父亲把25岁的我送往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读书的车上,我就知道我的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从文之路了。

到父亲要我学看山看水时,我便跟父亲说出了我对看山水领悟出的道理。自看山看水于民间流传至今,自然有它的合理性。除去里面指派的吉凶祸福这些,那更是修造建筑园林的学问,我们在与时俱进中,应该去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我也常跟我父亲说,即使天地山水灵气孕育了一个帝王的胚子,如果没有后天道德的规谏,读书学习与所处社会风气的养育,也是不能成王成帝,为天下人做出一番事业的。

回想来路,若别人再问我的文化家底与启蒙教育,我的文化家底与启蒙教育却是来自于学看山看水时期的父亲,来自于他常念诵的那些我听不懂却听进耳里按照自己想法理解了一番的话语。我耳边多年来老是出现父亲念诵到最后,朝天大声念诵三遍“以雪吾心”的神态。

我常直言告诉父亲,我不会学看山看水看日子,也不去弄吉凶祸福那些,但我会用文章传达看山看水这些先生们教人“学为好人、学当圣贤”的精神,也会把我从他那里怎样受到的启蒙教育告诉天下人——应该说在我那个没有学前教育的山里,我8岁前的教育是跟父亲学的,或背地里学父亲之舌,念那些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意思的文句完成的启蒙教育。父亲每听我说到这些,便说不管我学不学,他还是得把他看了这么多年的山水所得经验整理成册,放在那里,以备我与我儿女的后代将来所需。每到我回家他就告我:“山环水抱处、水质甘甜、土地红黄有光之所,才是得地得时得向,才有合形法、理法的空气水土,才会孕育出精美秀丽之人,才是好安身处。”要我在外找长期住处,切记此方法。

闲时,回头一想,父亲当年学看山看水那些他念诵背诵的文句,对我发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虽出于贫穷家庭,不是出自书香人家,但不管在劳作休息与走亲戚或去远行赶集的路上,父亲总是不停地诵念着那些文句,也不停地他念一句要我念一句。他与人在休闲日聊天说地或有红白喜事的地方,也总拉上我,劝我跟他去见识世面,从而使我见识了、多了许多民间的学养。到我打开《红楼梦》的那一天,猛然发现里面好多的话语与故事都是父亲与一些山里老人交谈时,老人们嘴里的家常。只是他们说故事或讲话时只说古话说,老故事里怎么怎么讲,这些而已,原来却藏在一本《红楼梦》里。因此一打开《红楼梦》就倍感亲切,也因此爱上了此书,并把它作为一生不离身的读物。也竟因为我成长在这样的天相地相人相中,也因此有了我。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不再存在了。出生我的那个山坡,那个村子里的人到年已基本搬到镇里城里市里去了。连一直不想离开的父母,也只能离开去县城妹妹的房子里住了。但我身上一直回荡的是成长了我25年我才彻底离开的那看牛山山顶之下老屋里的清风明月,梯田水亮山朗的气息。这股气息一直与岳麓山的气息互相贴合了20多年,才终于贴合出了现在的我。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文学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年初稿,到年发表,到如今年发表快10年了。自年到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元。

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回》,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年至年红学书目。

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文学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x3x+1……2的n次方……4、2、1……

……1+2n→4+6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8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