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调味杭州伢儿与折翼天使做的咖啡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1.html

焦香咖啡邂逅清甜桂花,会交织出怎样的旖旎?看到这样的题面,此时此刻,你的心间或许会浮现一副浪漫的场景。而这群来自杭州的小学生给出的答案却让人意外而温馨。

杭州市上城区水亭址街,有一家外墙刷成淡粉色的咖啡馆,名叫“智慧树”。只有15平方米的小店铺里,陈列着品种不多的蛋糕,但经常卖断货。临街的一面是大大的玻璃橱窗,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辆,几盏鸟笼式的灯,将温暖的橘色光芒投射到布艺沙发上……

10月6日,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海燕小队的队员们走进了杭州杨绫子学校的“智慧树”咖啡馆,当起了小小的店员。这一杯杯混合着桂花香的手工咖啡正是诞生于他们的小手。

“智慧树”咖啡馆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咖啡店。在这里,咖啡师、甜点师都是杨绫子学校的特殊学生。用学校老师们的话说,“智慧树”里栖息了一群“折翼天使”。他们的智商大多在40至60之间,比电影里的阿甘还低,属于中度或重度智力障碍。在校生做甜品,毕业生当店员,久而久之,咖啡店成了学生们与外界社交沟通的重要场所。

“学校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特殊教育学校更是封闭。人们传来传去,觉得杨绫子的孩子好像很可怕似的。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些孩子。我们想消除这种歧视。”聊天中,校长俞林亚几乎不说“智障孩子”这样的词,她称呼他们为“杨绫子的孩子”,或者“特殊孩子”。

这些杨绫子的孩子,包括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多种类别。很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但是,通过科学、系统的特殊教育,大多数孩子能取得明显进步。

在俞林亚看来,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能最终回归社会。她琢磨了很久,想开一家让特殊孩子工作的咖啡店。

于是,在杨绫子学校内,一家面向家长和教师开放的小茶吧诞生了。校内职业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这里锻炼如何做服务生,用学校发的“代币”学习如何赚钱和找零。

试验了两年后,俞林亚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向各单位募集资金。她先找当地教育局,申请了一间免费的临街小门面,之后又去当地残联推介咖啡馆项目,申请设备和装修资金。

“智障孩子做出的东西口感能好吗?会不会不干净?”年12月25日,在一片质疑声中,“智慧树”咖啡馆开业了。

俞林亚没有特意宣传,只在开业的前一天发了朋友圈,没想到仅一个晚上,消息就传开了。不仅有媒体赶来报道,很多普通市民也前来捧场,有人甚至专程从几十公里外的余杭、富阳、良渚等地赶来买几盒饼干,“原来,杭州还有一家专门为特殊孩子开的咖啡店!”

点单、上东西、结账、打包……和普通人相比,“智慧树”员工工作的所有环节都是慢慢的,性子再急的客人也会耐心等待,感受完全不同的“慢节奏”服务。偶尔,他们会犯错、会紧张、会手忙脚乱,但大多数客人会笑着安慰他们:“慢慢来,不着急。”

这个黄金周,海燕小队的到来,成了咖啡店里最热情的“兼职工”。他们的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一进门就亲昵地喊着店员“哥哥”“姐姐”甚至“师父”,为平和的气氛增添了一丝活力。即便是再内向的店员,见了这些个可爱的小学徒,也会不经意地将喜悦表现在脸上。

虽然只是短暂的假期实践,海燕小队队员们依然完成得很投入。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体验煮咖啡、端盘子这样的工作,从最初的懵懂慌张,到熟能生巧,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为了鼓励小队员,店员们还为他们每人写上一张加油便签。看着满墙的签纸,小队员们十分感动。而这样的温馨互动,也是老师和来店里的热心市民们最希望看到的。

结束实践时,小队员与店员依依不舍,孩子们纷纷表示有空还会常来帮忙。小队员们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杨绫子学校的特殊孩子们心怀梦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帮助和服务他人,让杭州这座城市的美丽更多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